返回

第二十四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十四章 (第2/3页)

进行整编是蔡锷深思熟虑的结果,对西北军的整编易快不易慢,如果西北军决心与中央对抗的话,他们起兵只是时间的问题,与其在一种未知的情况下展开,不如在时下有利的环境中进行。为此,他就此事与孙中山、杨洪森交流了意见,并得到了他们的口头支持,所以“陆军二次整编,并不是在其个人意识下推动进行的计划,而上层大佬们早就决定的,只是由他来执行并承担可能出现的后果。

    在最新的编遣计划并没有出台前,杨洪森借冯国璋病逝北上,成为了各方关注的要点。就连美国方面也不断派出代表对此进行询问。

    只要中国稳定,美国不介意冯玉祥仍然以一种独立的姿态继续活跃于中国的政治舞台。

    外界的舆论搞的冯玉祥心如乱麻。

    西北军的战斗力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他却处于战略的困局当中,在东北、蒙古驻军如同他背后的芒刺,让他不敢妄动。

    杨洪森没有在北京多加逗留便南下河南,吴佩孚趁机返回沈阳,段祺瑞留在了北京走亲串友。

    河南的冯氏的官员,早已收到老上级的电报,迅速组织抗旱救灾工作,各别高级干部直接下到基层指导工作。总之,避也是一种方法,要是真被杨洪森逮到了那就喀嚓。

    河南一些县的老百姓就纳闷了这些个官老爷不在城里好好待着,到他们村里来干俺,这年景,来他们这旮旯就算在地主家也只能啃窝头。

    “你们知道吗,有大人物来咱们河南了。”

    “谁啊,比咱们刘省长还大。”

    “大多了,人家是总理,总理比省长大。”

    “那总理会帮咱们穷人说话吗?”

    “人家总理就是为了咱们河南的旱情来视察的。”

    杨洪森南下河南后,倒霉的人一批接着一批,囤粮居奇的粮商遭到严厉地惩处,受到处罚官员是一家连着一连,尽管中央在河南的又狠又准,但杨洪森的眉头却怎么也舒张不开来。最近河南、山东两地出了一个孙二哥,在两省之地到处杀富济贫,两地流亡的百姓纷纷来投,搞的国府在河南、山东两地形象大跌。

    孙二哥是谁?

    其人叫孙岳,孙是山东人,据传其祖先是抗清名将孙承宗,因为山东出了个武二郎,故此乐于被称为二哥,孙岳对这个称呼十分满意。少年时看一老者受欺压,不由分说就提刀来打抱不平,并声言如果拒绝他拔刀相助,就把这老者杀掉,结果他飞檐走壁干掉了老者的仇人,人家对他这个恩人却避之犹恐不及。

    孙岳任侠仗义,头脑简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