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五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十五章 (第2/3页)

重,而当地政府根本不对他们实施扶助,所以他就投奔了孙岳,因出身东北测绘学堂,又参加过北伐,受到孙岳的提拔。“杀富济贫”他参加了,但是总感觉这样干会出事,所以完成济贫后就准备回家。

    孙岳自己投案后,该师官兵不少都散了,庞炳勋没有立即走,而且观望,结果被徐永昌提拔为旅长,受命收拢部队,维持当地的社会治安,当上旅长本是一件高兴的事,但是被杨洪森点名是福是祸还真是难说。“次宸兄,不知总理请我们到开封何事?”庞炳勋心理总是不踏实。

    “更陈兄,不必担心,如果总理要抓我等,何必请我等去开封,也许是有事相问吧。”

    两人到达开封时,杨洪森去了许昌,两个只好在开封等着,闲来无事常去探望孙岳,孙岳能吃能喝,除了行动范围受到限制外,并没有生命之忧。徐永昌见他如此,心也算时放了下来。

    一个星期后杨洪森重新回到了开封,此时刘郁芬已经被撤职。

    刘郁芬被撤职,而河南省书记就没有那么走运了,他被押往南京接受军事革命委员会特别法庭的判决,这实际上就宣布了河南省书记死刑,河南、山东两地的原西北军开始全面接受整编,而杨洪森的这系列的出手并没有提前向冯玉祥打招呼,所以引起了冯玉祥的不快。

    杨洪森与徐永昌的谈话很愉快,杨洪森就借机邀请他到南京去,这让徐永昌大吃一惊。面对杨洪森的邀请,徐永昌想知道孙部官兵以后谁来带。

    “孙岳的人马还是他带吧,不过这样的部队要进行彻底改造。”杨洪森话对庞炳勋说,“你是同盟会的老同志,参加革命多年,在部队中你应当发挥加要积极的作用。”

    杨洪森郑重其事向徐永昌征求他对国家问题的意见。

    徐永昌说,“政府仍以建都北京为好,政府建都北京,最能解决势力之间的分合。万一政府不能在北方,应将将军事学校设在北方。此好处有二:一是我们的外患在北方,训练军官的地方亦以在北方为切实用;二是,杨先生可藉此训练学生,常来与冯在一起,感情融洽,国家力量可以团结。”

    “你的意见很好啊,我希望你到南京能提更多实质性意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