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5章 跳更啦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4-5章 跳更啦 (第2/3页)

在杨洪森的牵线搭桥,俄美的关系才有所转机,美国通用公司与苏俄政府达成了合作事宜,成为了第一家落户俄国的美国企业。这为莫斯科打破西方世界的经济封锁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杨洪森此举不过是个顺水人情,就算没有杨洪森在这里鼓噪,哈默也会将美国的企业带入俄国。与其这样还不如由他来搭桥,当然这一切都是为西伯利亚的油田。

    将一切辅助工作都做在前面,对一般的投资人来说,这必将冒着巨大的风险,对杨洪森来说除非不可抗力量,否则一点风险都没有。如果不是这年头深海钻井技术还不成熟,他直接就去开采墨西哥湾地石油。

    中国与俄国即有合作,也有对抗,对抗在什么地方,在中亚。

    历史上苏俄政府在中亚分别有哈萨克、乌兹别克、塔吉克、土克曼、吉尔吉斯有五个斯坦加盟共和国。由于苏俄政府将巴尔喀什湖归以东,以南的土地归还给了中国,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基本名存实亡。

    四个加盟共和国中,以哈萨克地区最为动荡。

    以俄罗斯、乌克兰为核心的哥萨克群体有九成加入了沙俄阵营,这些人在与红军作战中伤亡惨重,导致了哥萨克对哈萨克人控制力的下降,因此大批的哈萨克人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布琼尼的哥萨克骑兵虽骁勇善战,但其显然不适合山地作战。

    吴佩孚接掌新疆后,继续推行杨增新的怀柔政策,以汉人为核心,以回、蒙、维为羽翼,对各族高层进行渗透。对于这些新抚的贵族只要拥护中央政府,保留他们的贵族封号和待遇,并且给予自治权利。

    由于对布尔什维克的恐惧,这些贵族与中国代表就待遇问题展开谈判。

    为了尽快在吉尔吉斯等地区站住脚,中央政府在拉拢高层的同时,对下层百姓开展了大规模的减租、减息运动。减租、减息运动得以了广大牧民的欢迎。工作组在牧区还发动大规模的诉苦运动,揭露沙俄对各少数民族的残酷统治,一个个少数民族的“白毛女”、“白毛男”式的人物涌现了出来。

    要想这些人真正的臣服于中央政府,机枪、大炮同样是需要的。

    布琼尼坐镇中亚时当地还算太平,布琼尼带着红色哥萨克一撤,潜伏的沙俄叛军又来劲了。

    沙俄军队当中头脑清醒的人已经不在说打到莫斯科的那种鬼话的,他们更加现实,以切伯罗夫斯基为首的旧贵族准备先解放哈萨克斯坦,继尔解放整个中亚,等有了事业基础,得到外国老板们的亲密,拿着外援再来与莫斯科一较长短。

    切伯罗夫斯基已经在山区窝了很长时间了,他与中队有多次交手,双方互有胜负,怎奈后劲不足实在消耗不过中队,只好谈判撤出山区,进入塔吉克地区。

    十月革命之后,在苏俄布尔什维克的领导下,乌兹别克、塔吉克、哈萨克纷纷建立起来了苏维埃政府,就连吉尔吉斯地区也有苏维埃机关,中国政府接管该地区后,吉尔吉斯苏维埃机关与乌兹别克苏维埃政府合并。

    切伯罗夫斯基转入塔吉克斯坦后,塔吉克苏维埃政府向中国新疆当局发出求援。

    塔吉克挡不住切凶残的伯罗夫斯基的俄军。

    塔吉克、乌兹别克、哈萨克虽然都相继建立了共和国,但是武装力量有限,尤其是军械匮乏,由于当地的经济实力等原因,共和国养不起部队,多数都是游击队。比起有中国在幕后支持的切伯罗夫斯基匪帮仍有一定的差距。

    当切伯罗夫斯基来到这里的时候,共和国内的旧贵族、地主、官僚势力立即左转。

    在红军主力没有到来之前他们在中亚玩的是风声水起。

    中亚问题让杨洪森有了与莫斯科加深友谊的机会,同时为延长吴佩孚在新疆的任期提供了理由。

    4月中旬麦可阿瑟等人乘坐美国商船“八月花”号到达天津。

    杨洪森与总统孙中山会见了美事顾问团。

    麦可阿瑟首先参观了驻京卫戍近卫军,让麦可阿瑟吃惊的是这支中国部队的装备并不比美国陆军差,而且精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