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八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八章 (第1/3页)

    德普勒在莫斯科也听说英国石油商对中石华发动的收购战,英国石油商在几乎胜券在握之机突然宣布停止收购实在令人费解。因为与这个老板他接触的不多,他对杨洪森也不甚了解。不过他和那些英国人犯了同样的错误,那就是喜欢用西方的思维去考虑东方的事情,而且在他们的眼中中国人是很容易上当受骗或受到恐吓的那群。

    英美烟草公司曾经在中国横行一时,可是他们不知道什么叫“政策性”调整,结果在中国惨败,几乎一夜之间把远东的市场给全丢光了。花旗银行在华已近百年,他们同样不懂得什么“政策性”调整,结果他们被摩根大通给替换。

    “政策性”调整的可怕在于他能让拥有100%市场占有率的企业,一夜之间失去整个市场。

    美孚当年在短时间内将其它公司踢出中国,靠的就是“政策性”调整,所以美孚打一枪就走。

    不管什么样的跨国企业要想在中国站住脚,首先就要与杨洪森保持合作关系,恶意行为最终得到的是恶意的报复。

    德普勒极度兴奋地回到北京向杨洪森汇报了他的莫斯科之行的成果,可杨洪森却询问大量关于哈默在俄的近况。德普勒多次听列宁提到过哈默这个年青人,不过很可惜,在俄期间他们一直没有机会与其见面。

    杨洪森从德普勒那里也得到了很多消息,俄国正在大力推行“新经济政策”,而他沿途发现俄国的经济形式并不乐观,这其中的一个因素是大量的军费开支,这里主要指的西线波兰战场。

    俄波之间大的战事结束,但是在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等地区战争还在继续。

    战争的结果对杨洪森来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能坐收渔利。

    在国内因为这场收购的风暴并没有停止,随着英国石油商放弃对中石化的收购案,中石化在国内展开了大规模的吞并行动,从开采、提炼、制桶、销售各环节展开。中石化还在美国西海岸进行大规模收购活动,他们拆资150万美元,收购了数家炼油、开采企业,组建了独立的子公司“东方石油公司”。

    美国的石油大亨们并未重视这家“东方石油公司”,“东方石油公司”下有五个油井,但是目前这些井不要说出油了,连水都没有出过。至于那些炼油厂,如果不是杨洪森花高价收购的话,用不了几天就破产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