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第1/3页)
陈其美与孙中山的矛盾开始公开化,这种矛盾即使是杨洪森也无法调解。陈其美退出国民党创立了民族进步党(以下简称民进党),这是公开的分裂活动。陈其美担任过党务部长,很多年青的党员证都是他发放的,这些人都成为了民进党的骨干成员。
孙中山可以容忍汪、胡之间派系之争,但绝不容忍陈其美此时分裂的举动。
陈其美退出导致国民党内部派系斗争激烈化,而这种复杂的派系斗争只有等到杨洪森上位后才可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孙中山通过陈其采希望能与陈其美达成政治上的妥协结果后者被拒绝了。
陈其美希望杨洪森加入民进党,但是杨洪森拒绝了。如果杨洪森想出去单干,当初也不会将社民党并入国民党了,国民党的这块牌子的含金量太高了。再者,杨洪森通过与宋氏的结合成为了孙氏政治上的盟友,杨洪森一早就了孙中山。
陈其美所创立的民进党从一开始就是没有前途,创立过于仓促甚至未来得及制造一个政治纲领,为了扩大民进党,他大肆吸纳其它党派的党员加入,导致党内无法形成了统一思想,而民进党看起来更像是国民党的分支组织。
孙中山见左右运动无效,做出开除党籍陈其美,免除党内外一切的职务的命令。
那些加入进步党的国民党人经备案后一一被开除党籍,免除了党内一切职务,这场政治斗争波及的范围甚为广泛,而孙中山的妥协和让步反而让事情变的越来越复杂。这场政治斗争被某些个人主观因素所主导,双方逐渐形成了水火不融之势。
国会对孙中山提出了不信任案,要求孙中山公开与美、英、日签订秘密条约。
杨洪森为此亲自从北京来到南京,有人声称原总统府外都听到杨洪森粗狂地嗓音,虽然这有些夸张,不过有人看到了陈其美走出总统府时脸色苍白,而杨洪森一脸怒容。随后,各方报纸都刊载了杨、陈不合的照片,而那些抨击时政的报刊很快就收到了来自国府新闻监管机构发来的要求整顿的函电。
在斗争不断升级的时候,在美国留学的陈立夫给远在国内的陈其美发去了电报,他解决一些私人问题。
陈其美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中国。
事情发展这种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