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十五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三十五章 (第1/3页)

    谁都知道孙中山的身体不好,长期的艰苦的革命活动,让孙中山身患多种疾病。

    当杨洪森一步一步的篡夺革命的胜利果实时,他只有看着。这个时代已经有过去不同了,即便军队中有将领支持他,其也无法调动军队,就算能调动军队,也无法获得武器。

    “私生子女”的丑闻对他的政治形象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他仍然是二十世纪中国最伟大的人物之一。

    孙中山在总统的位置上一直勤恳的工作着,不过因为他提出中、日友好见解而引起民众的不满,自担任总统期间,其见证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他仍然为这个新生国家做些实事。但是在医生的建议下,孙中山最终采纳了宋庆龄的意见,因身体原因孙中山向国会提交了辞职。

    黎元洪在总统府宣誓就任中华民国第6任大总统。

    黎元洪提名原国防部长杨洪森担任副总统,接着他又提名胡汉民担任国务院总理。

    胡汉民担任总理爆了大大的冷门,所有的人都知道杨洪森与胡汉民关系不和,很多人普通认为老成持重的林森将继续留任。

    联合执政党建立后,黎元洪引进了大量年轻的血液,他们的平均年龄38岁,很多人在工商界精英,当然他们很多人都出身两江。在国民党内部他们被称为“两江派”或“社会民主派”。

    就任后的黎元洪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在外交上他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经济工作中其主张“大力发展生产力,解决贫苦,实现温饱。”在机构改革方面提出了“廉洁、高效、公正”。他的提案得到了执政党同仁的支持。当然,这些并不是黎元洪搞出来的,不过是他接受了杨的一系列建议罢了。

    孙中山建立五权,黎元洪改五权为三权,黎元洪国会的讲话中肯定了孙中山的“五权分立说”,同时他指出了“五权分立说”的不足之处,所谓的监察院及考试院行同虚设,不能发挥有效的作用,所以这两个机构的存在,让本就臃肿的机构变的更加臃肿。黎元洪认为在开源的时候,也应注意节流。到底是坚持有中国特色的五权分立说,还是搞美国式自由、民主政治,国会进行了多轮辩论。美国对此高度关注。美国当然希望将他们的那一套移植到中国,如果成功的话,那可比帮助中国修建“长江水利工程”更有成就感,美国派出了大量的专家,为中国政府的体制改革提供高级建议。

    反对者主要是孙中山的铁杆支持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