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不要九了直接蹦 (第1/3页)
如果说“二五”的第一个年头只是试探性的,那么第二个年头已经彻底放开了。
国会对“委员会”手中有多少资金一直不清楚,各地的重点工程所需资金,通过“委员会”对于了解其中内幕的黎元洪根本不管这些,就算他管也别想从“委员会”喉咙眼里抠出一分钱。
“委员会”大把大把花钱的方式多少有些让人心惊肉跳,
东北大庆油田的开发,委员会划拨了5000万元国币。
东北钢铁基地全面升级委员会又拿出1.5亿元国币。
沈阳机械制造厂从美国直接购买了整体厂房
东北电力工程预计要4亿美元,分别由瑞典、美国、英国、德国四家分包,这些水力、火力发展厂建设完成后,东北的电力需求不但可以自足,而且可以向朝鲜和关内输送。
1925年的中国更像是一个大工地,到处插着欧美建筑工程队的旗帜。美国在中国承揽的项目最多,其次是英国,而德国、法国、瑞典、意大利紧随其后。欧美在华的各种技术人员将近8万人,其中美、德国占了大部分,英、法有意纵容德国来挑战美国在华地位,然而德国在华对美并不构成实质性威胁,因为国府从上到下都是亲美英的,哪天国府变成亲德意志的那才叫威胁。
在中国大刀阔斧的经济改革面前,中国上下一致向前看,一个又一个的不可能变成了可能,1926年至1927年间两年的时间兰新铁路通车、宝成铁路通车、成昆铁路通车、贵昆铁路通车,中国西南、西北地区的构筑起了一张巨大铁路网。
就在国民党蒸蒸日上的时候,伟大领袖孙中山同志病倒了,
1926年12月孙中山在北京协和医院苦苦支撑着,1927年1月孙中山病逝于北京。
孙中山留下遗言希望国民党同志团结一心,继续努力。
关于孙中山的安葬问题国民党分成数派,广州的有,南京的有,北京的有,有人主张将孙中山的骨灰撒在祖国的大江南北,杨洪森本来是准备将孙中山迁往南京安葬,但是考虑到了孙中山人虽死,但其精神不死,而且安葬北京便于拜祭。国府方面为此开始在八宝山修建中山陵,相关方面开始进行规划,根据杨洪森提议,拟在天安门广场对面修建孙中山革命纪念馆和中山方尖碑。
杨洪森在国民党党内选举中毫无悬念地成为了新一任党魁,在孙中山生病期间杨洪森就开始接管党的工作。
孙中山临死前其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