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六章 好消息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十六章 好消息 (第3/3页)

以暂时将平壤放一放。继续北上进一步试探中国人的态度。”

    因为三天就打到了平壤。日本军队声称二个星期灭掉韩国。本来他们只要一个星期的,但是考虑到中国因素。他们认为二个星期应该够了,得到进一步增援地日军将对包围中地平壤发动了进攻。然而驻守平壤的部队并不非士气低落,一直到7月28日平壤城然而在韩军的控制中。日本进攻部队不得不等待重炮部队地到来,向新义州方向推进地关东军也被阻击了下来,连续作战使日军地弹药消耗很大。而韩军王牌部队不但有装甲车。还有飞机,火炮也相当猛,如果不是太极旗,日本的士官还以为是中国军队。

    朝鲜半岛双方激战十一日中国方面仍然没有武力介入地意思。

    日本老脸皮厚对于国际社会的外交呼吁完全免疫,国内百姓在右翼势力的鼓动下欢呼雀跃。

    关东军第一阶段的作战计划是占领韩国全境。

    二个星期后。关东军参谋部的诸君仍然还在兴奋之中。可是到了9月10日关东军参谋部的诸君神色有些黯然。战争正在偏离参谋部地最后推演。

    韩国政府在这两个月内不断请求中国政府出兵。

    杨洪森在北京与韩国首相朴金勇会面时。给出的理由是。“日本没有宣战。”

    “中国政府将继续为朝鲜提供军事援助。”

    此时,在韩国作战的“三民主义自愿军”超过6万人,这些人对于稳定朝鲜战局起到了很大地作用。

    日本攻陷平壤后。中国外交府发电谴责。但仍然没有向日本宣布,这使得日本上层地乐观情绪又继续维持了一个月。

    中国与美、英、法、意等国交涉,希望他们出面干预迫使日本撤回三·八线,日本则无理地要求将整个朝鲜划入日本的势力范围。这遭到了中、韩人民地强烈反对。

    9月18日中国驻日本大使馆正式向日本提交国书宣战。

    杨洪森与朴金勇在北京的广播中要求全世界的中国人、韩国人团结一起。打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保卫祖国,保卫三民主义,中国30万大军跃过鸭绿江进入韩国。这极大地鼓舞了抗战中的韩国人民。

    杨洪森在国会通过了战略总动员,国会通过决议向韩国再增派30万大军。

    消息从上海传出来后。日本内阁陷入不安之中。

    中国这个时候加入使日本原本尽快结束战事地计划破产,对于一线部队来说这个消息更坏,对韩国用兵最初的主力是关东军,他们经过了长达半年地秘密准备。而驻朝地其它日军均是在战事爆发后才开始准备,由于激烈地战事前线出现了弹药供应短缺的现状,面对中国军队地加入。日军不得不暂时转入防御。为了给军队争取时间,上海方面要求与中方进行谈判。甚至以撤军为条件要中国军队给予时间,这么明显的缓兵之计。杨洪森自然不会上当,不过国会给了杨洪森不少阻力。

    中国军队进入朝鲜便对日本展开反击,第一次战役。中方投入了18万人。集中了4000门火炮,120辆坦克,300架飞架,战前中国对日军阵地进行了长时间地炮击。

    战场火光冲天。如此大规模、长时间的炮击,在中、日战争夺史上都是首次。关东军遭到炮击后立即做出反击,但是日本炮兵从未受过超远程射击训练。也从未经历过饱和射击。好在中国炮兵的这方面地素质也不高,然而有一点是日军无法比拟的。那就是中国炮兵弹药充足。双方一口气打了数万发炮弹。最后日本炮兵弹尽退出炮战,经过一天的炮击。炮兵集团将5万余发炮弹倾洒在日军阵地前,这种手笔是中国军队以往的战例所没有过的。这让很多将领大为过瘾。在装甲部队地配合下,突击部队一拥而入轻易就撕开了日本防线,其身后数十万中、韩军队挤进突破口,关东军只得战略性层次后撤,只是这一过程中士兵们还没有从炮击地阴影下恢复过来。他们将层次性后撤演练成了溃退。关东军参谋部三令五申要求阻击中国部队,但是前线部队称防御部队被击溃,更重要的是他们缺乏弹药。

    日军将领在向大本营汇报时称。他们这是战略性崩溃。其实是为了以强示弱,诱敌深入。

    中方担任突袭地第三、第七、第九近卫军师团,机械化程度高。与近卫军一同行动的还有国防军的两个骑兵师。这使得日军屁股始终被一根钢针顶着。

    日军由于弹药不足。军官要求士兵每颗子弹打死一个支那人。日军讲求精确打击,而对面地近卫军部装备有大量地MP/28冲锋枪,他们采用“子弹海”战术。日军在对战中完全处于被火力压制的一方。日军士官期盼着中国军人手中地MP/28冲锋枪弹药早点耗尽,最好出现什么故障而无法使用,当然他们在冲锋中突然小腿抽劲那可就再好不过了。

    司令部的将领神色不安,帝国联队一个接着一个被击溃,阵亡地联队长一个又一个传达而来。

    “要不惜一切代表阻止中国军队地南下。”

    司令部要求各级部队发扬不怕死的野猪精神,组织兵力对中国军队发动逆袭。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