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城墙之争 (第3/3页)
看着城外,却失望的发现自己射出的箭只落在了宣赞身前数尺。
“就差一点。”
西夏兵喃喃的说了句,便觉眼前一黑,一头栽下城来。
城墙上也插满了白色的箭羽,加之一朵朵血花,显得格外妖艳。
神臂弓手们迅即把弓箭放在地下,踩住弓上的铁环,迅即挺腰站起,凭借腰力硬生生拉开弓,然后在宣赞的号令下,再次把箭雨洒向城头。
西夏弓箭手吸取了教训,此时都已藏在盾牌后面,再无人敢露头,因此效果并不大,只有少数利箭透过盾牌缝隙把一些没有遮挡严实的西夏兵钉在城头上。
关胜在后阵见了,便也挥手令郝思文率普通弓箭手冲锋。
城头上西夏将官听得城下动静,赶忙呼喝着让西夏兵准备起身射击。等第二波天军已经进入射程,西夏将官一声令下,西夏兵便都起身准备射击。
宣赞见西夏弓箭手起身,便也号旗一挥,射出了第三轮箭雨,城头之上残余的西夏兵顿时再次倒下大半。
城下进入射程的弓箭手却也有人伤在西夏弓箭手的箭雨下,不过由于西夏兵人数并不多,因此伤亡并不大。
“不要停,继续冲。”
冲在最前面的郝思文也中了一箭,不过他用力折断箭杆,便吆喝着继续向前冲去。
城头上的西夏将领也赶忙令周围的弓箭手增援,同时向城下不断开弓射箭,不过由于幸存的弓箭手已经不多,已然无法覆盖城下。
思文带领的弓箭手闯过两轮稀疏的箭雨,便进入自己射程。
“射。”
在郝思文的一声大喝和号旗的舞动下,数万弓箭手便射出复仇之箭。不过天兵的箭雨可比城上零星的箭只密集多了,首当其冲的一段城墙顿时插满了箭矢,城头之上再无完好之人。
看着城头上插着遍地箭矢,两边的西夏兵也犹豫起来。
思文则趁机把兵马分做三波,做不间断的压制。看到连绵不断的箭雨,西夏将领也只好按计划放弃城墙。
关胜见城墙上西夏兵已经开始撤退,便又挥动号旗。唐斌的万人队便率先向城头冲去,前面的士卒则推着飞桥、云梯向护城河冲去。
(飞桥是保障攻城部队通过城外护城河的一种器材,又叫“壕桥”。这种飞桥制做简单,用两根长圆木,上面钉上木板,为搬运方便,下面安上两个木轮。《六韬》中记载:“渡沟堑飞桥一门,广一丈五尺,长二尺以上。”如果壕沟较宽,还可将两个飞桥用转轴连接起来,成折叠式飞桥。搬运时将一节折放在后面的桥床上,使用时将前节放下,搭在河沟对岸,就是一座简易壕桥。)
很快,护城河上便搭起数十架壕桥,没有西夏兵的阻拦,云梯也轻易挂在城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