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科举结束 (第3/3页)
出名次,礼部便也可开始培训,选任优秀者。而且过段时间,朕还要北上草原,也没多少时间在京了。而且举子在京吃用花费不小,若拖延时日漫长,恐怕其中一些贫困举子恐怕会落魄了。”
“皇上仁慈。只是两场考试同时举行,恐怕考官会顾此失彼。不若先举行进士科殿试,经义科省试次一日再举行。”
“也行。”
八日,进士科殿试正式举行。
一千名踟蹰满志的进士便来到勤政殿外,此次进士远超历届,大殿已然无法容纳,只好在殿前广场举行。
张扬一番勉励后,科举最高层次的殿试便在广场外开始。殿试只考时务策一道.限千字以上。
此次题目却是结合一地实况,制定一条切实可行的治水政策。与初试之时地治水题目相似,不过需要与一地实况结合。如果不了解一些实际情况,只是泛泛而谈,那便容易露馅了。
众人才拿到试卷,便有很多人挥笔疾书,却也有很多人皱起眉头来。
此题说难不难,对一些交游广阔,又好观察生活的人,初试之论便是自己所想,自然毫不犹豫的下笔疾书。但一些足不出户,只知读书的人初试之时却是空想而已,结合一地实况,却难倒了他们。
殿试成功地实现了张扬的意志,了解了考生对生活的了解程度,也排出了名次。
状元被金华永康人何焕夺得,也是张扬记忆中地状元。
探花则是秦梓,秦梓文采出众,加上小时家里落魄过一段日子,不得不做些营生,对家乡还是比较了解地。
榜眼则是晁冲之之子晁公武,此子却是晁冲之中年得子,自幼喜读群书,加上晁冲之倾囊相授,才学颇好,也是张扬钦点地榜眼。本来晁冲之还以避嫌为名推迟,却被张扬训勉了一番。虽然被皇上训诫,但儿子能得榜眼,晁冲之还是高兴而归的。
相比进士科地盛况,经义科却有些惨淡了,报名之人不过三千多人,不到进士科考生的十分之一。
寒窗苦读,学成后经天纬地,光耀门楣之说还是深入人心。进士科放榜之后,很多举子便直接踏上了回家的道路,等待来年再考。报经义科的多是贫寒举子,家里实在撑不得他们蹉跎岁月了。
由于报名人数太少,经过省试后,全部录取,又创造了一项纪录。
经义科进士在礼部统一学习汉语拼音,学成之后,往各地教学,同时纠正各地发音,为日后官话的普及作出了极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