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病危 (第2/3页)
,不回来了。
对于正处于迅速上升期的砖窑来讲,这无疑是一件毁灭性的打击。如果柳巧兰离开了,砖窑里无人会照看操作烧砖窑,就算单子再多,销路再好,烧不出砖块,那也等于是个零。
孙大仓一家人自是劝过柳巧兰父女,但柳巧兰也说得是对,她在这里生活,也实在是压力太大。不但她姥姥那边儿总是上门来找找事,以前的债主们也已经到处的把她们父女的名声破坏了。实话讲,女人再硬,也终归要嫁人,如今这种情况,柳巧兰已然已经十七岁了,再不嫁,怕是就嫁不出去,她急不急倒先不论,周大银自是急得跳脚了,十分的支持她要回老家去生活。
对于这件事,最愁的自然是孙大仓。砖窑刚要有所起色,关键性人物却要走了。但是人家也有人家的苦处,他自是没有理由留下人家。只是把这次赚来的七两又八百文钱全给了柳巧兰,又去借了三两,算是把柳巧兰父女这些日子以来的劳力费和他们在砖窑投入的费用都还上了。砖窑好不容易做到这一步,他不想放弃,想继续撑下去。
柳巧兰要走了,砖窑里一片愁云惨雾,几个培养出的熟手长工,也都在暗暗担心着各自的命运,刘老疤都跑去窗台那边儿偷听了好几回了,可就是听不到孙大仓与柳巧兰在里面说些什么。
“那,我也不客气了。”柳巧兰收起桌上的银两,又道:“大仓哥,我知你是个实在人哩,可我这趟也确实是去了就不想回来。而且大伯病得严重,时间也拖不得。只是你这么对我,我实在不好意思直接一走了之。我跟我爹昨晚商量过了,今儿他就出发,先往老家走着,我晚三天再走。这三天里,把技术教一教你。这些日子你见作应该也会一些,再学三天,大概的应该也没什么问题。”
“那当然好了”孙大仓眼神一亮,又有些担心的:“可是你,你不能耽误了……”
“没事的。家信上说了,大伯还能撑个十天半月,我三天之后往回赶,应该来得及。”柳巧说着,便起了身:“时间紧迫,你把砖窑上的事给别人安排一下,赶紧过来跟我学吧。”
“行的。”孙大仓也不再啰嗦,起身出了屋子,把刘老疤叫过来,叫他上心的看着点砖窑里的情况,自已要去跟柳巧兰学一下操作烧窑。
刘老疤虽长得难看,但人并不笨,而且多少的还有些管理能力。在砖窑这几日里,他已经迅速的成为了一名熟手,并隐隐是这几名长工里的头头,大仓有心想在砖窑里培养个管事的,刘老疤若是能经得起考验,是个不错的人选。
柳巧兰这一走,彻底打乱了孙大仓的计划。他本来想着结束了杨家的这一单砖块,砖窑就先不忙着接大单,零零散散的慢慢做一些小单,因为这时候正农忙,爹不能动,他要抽身出来去地里忙田,本来也打算着抽空再去帮下大妞的。可如今农忙的第一天,他要呆在砖窑里跟柳巧兰学技术,而且接下来恐怕也抽不出时间去忙田,因为整个砖窑里变成了只他一人会烧窑。
没办法了,只得把镇上的大哥叫回来帮忙,好在家里的地都提前翻过了,现在农作起来省力了许多。
而这时候,大妞已经带着几个小的开始在田里忙开了。泥滩那头,挖好了足足六个水池,已经引上了水,并开始陆续的把网来的鱼苗投放进去。泥滩地本来就物种很多,营养丰富,基本不需要投放什么吃的,也不需要操什么心,只专心的把田侍弄好就成了。
一共是二亩地,大妞打算留出半亩种些时令菜,另外的一亩半全部种上四季豆。四季豆是个高产作物,基本下种之后三十天就可以成熟,而如果提前施行了发芽,则二十五天左右就可以成熟采摘,而采摘期大约是二十五天,如此正好可以施行轮作。
轮作,就是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