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一百八十七、进献寿礼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一百八十七、进献寿礼 (第2/3页)

少,谁还不知道吗?而铸造这样的九只黄金鼎,耗费的银钱恐怕数也数不清。巴王这简直是疯狂了。

    巴王看着陈帝那眼中迷茫的神色,知道此时最好趁热打铁,忙跪下道:“儿臣倾尽所有,铸成此鼎。愿父皇一展抱负,问鼎中原,统御宇内,千秋万代”

    陈帝吐了口气,转头看向跪在一边的巴王,神色有些复杂,良久才点头道:“真是大出我所料。这样的东西,真是空前绝后了。禹王鼎定九州,故老相传,是有灵异的神物。只是沧海桑田,原物早已经湮灭无踪。如今你费了这么大心里铸造了它们,用心不可谓不好。只是使用黄金,也太过靡费了。你这份大礼我手下,不过是要换成铜的,而这些金子,将它们融了充作军费,用以支持我们陈队前线战事,你可同意?”

    巴王心念电转,哪里敢说个不字,忙磕头道:“一切听凭父皇的意思。儿臣能够倾尽所有,为我陈国完成如此大事,是儿臣的荣幸,谢父皇成全”

    太子陈洪恪的眼神阴冷下去,巴王的礼物终是盖过了自己的。

    接下来的献礼因为有了这黄金九鼎,就变得索然无趣了,不管是福王的寿山石雕,还是甘王的血玉龙幡,都成了炮灰。众人正意犹未尽之时,太子突然笑道:“弟弟们都光顾着献宝,却忘记大哥还没有送出他的寿礼呢。”

    陈帝听到这里,特意转头看着嘉王。

    嘉王陈洪恺忙站起来,朝着陈帝低头道:“洪恺这许多年漂泊在外,未能在父皇面前尽过孝道。本想穷尽巧思,置办一件稀罕东西献给父皇。奈何洪恺驽钝,莫说比不上太子、三弟进献的厚礼,就是与四弟、六弟的寿礼一比,也上不得台面。还请父皇不要责怪。”

    陈帝瞟了一眼身边的姚贵妃,点头道:“你本就是个心实的孩子,这么多年,也不懂这些。况且送礼就是送个心意,哪里需要比较来比较去的。”

    陈洪恺这才示意殿外的陆管家将东西呈上来。

    陆管家忙把一个小盒子交给宫里的小太监,那盒子看上去颇轻,只是陆管家神色郑重,仿佛是什么容易破碎的物事。小太监小心翼翼接了,送到御前。

    陈帝掀开盒子,见到里头只有一叠纸片,微微一愣。待取过在手仔细一看,这才露出几分微笑来。看向陈洪恺的眼神也有些嘉许。笑问道:“你怎么想到这件事情来?”

    陈洪恺忙牵着清瑜走到殿中央,对着台上的陈帝躬身道:“儿臣才疏学浅,不知如何为父皇分忧。因见国都虽然繁华,依然有些老弱贫病,衣食无着。既然是父皇万寿,儿臣便自作主张,修建了几处善堂,以便收留这些苦命人,让他们也能同沐天泽,永记圣恩。儿臣愿父皇治下,百姓安居乐业,老有所养幼有所依。开创一番堪比唐宗宋祖的治世大统”

    果然是另辟蹊径这样的寿礼,既不招摇,又不落俗。与太子、巴王的炫富斗奇相比,反而是更加收买民心,显示了皇室与民同乐的作风。

    太子与巴王都不自觉的盯着嘉王陈洪恺看。

    清瑜拉着父亲的手,感受到众人的目光,或是欣赏,或是猜疑,或是迷惑,但是父亲的眼神却是平静而自然。

    陈帝侧头对姚贵妃道:“你生了个好儿子。”

    姚贵妃微微一笑,忙道:“是陛下教导得好。”

    太子也接口道:“大哥最是恭谨守礼,心思又细,若不是他想得周到,儿臣倒是忽略了此事。唐太宗曾把君民比作舟与水,善用民心方可得天下。大哥这份贺礼,该当是众礼之冠”

    太子此言一出,大殿内的气温顿时冷了许多。谁都看得出来,今天巴王送的黄金九鼎,那价值几乎是无可估量的,如今就被太子这么轻飘飘一句话,给打落下去,也实在有些说不过去。

    陈洪恺可不想成为众矢之的,忙躬身道:“父皇适才教导我们,礼物不分贵贱,只看心意。无论是太子的江山社稷图屏风,还是三弟的金铸九鼎,都是罕有的奇珍。我这份礼物是万万不及其一的。我们做儿子的,都盼望父皇身体康泰,千秋万载,不必在这上头分个高下。”

    福王也插话帮腔道:“大哥说得极是。逢此父皇万寿时节,众位兄弟各显才能,辅佐父皇定鼎乾坤,安定民心,这都是孝顺。”

    陈帝笑道:“好啦好啦。你们的礼物我都喜欢。如今见你们都长大成人,有了自己的儿女。该是时候让你们也涉足政事,好好为国出力,免得人家说你们领了丰厚的亲王俸禄,却于国于民无益。我看出来,你们几个都是有些能力的,回头我与丞相、大学士好好商量商量,让你们各自领些差事。不要让我失望。”

    这话说出来,几位亲王心中顿时千回百转。有的期待,有的担心,有的暗自计算,有的用心估量。只是众人都一体上前跪下谢恩。

    这万寿节进行到这里,算是一个圆满结局。

    陈帝摆驾,往姚贵妃的宝应殿去了。姚贵妃自然欢喜,哪里还顾得上要招清瑜过去说话。清瑜也不愿意单独面临这位对自己一家不亲近的祖母,就跟着父亲陈洪恺一起离宫回府了。

    嘉王妃因为担心丈夫女儿,一天也没怎么休息好。听到银霜来禀告说是王爷与郡主回来了,王妃长宁忙吩咐人准备吃食茶水。等到陈洪恺带着清瑜进了屋,长宁忙亲自服侍丈夫用了,又关心问女儿道:“这次入宫没有人为难我儿吧?”

    清瑜摇头道:“没有。”

    长宁犹疑了下,还是问道:“贵妃娘娘见了你怎么说?”

    清瑜忙安慰母亲道:“因为人多,皇祖母也不好说什么,本吩咐了寿宴之后让我去宝应殿里说话。结果皇爷爷宴后摆驾过去,此事就不了了之了。”

    长宁松了口气,她与女儿先后发作了贵妃娘娘的人,虽然都占着理,但是也怕贵妃娘娘不高兴。如今不用见面,希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