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七十八、襄阳故事 (第2/3页)
清瑜心底一直感念慧有舍身成全的功德,如今听到大相国寺这个情况,心里也有些替慧有难过。不过转念一想,清瑜又忍不住担心起来,这些杀人放火的贼人,莫不是冲着达摩三宝之一的龙象钵盂去的吧?眼下不好发问,回头倒是要找这位师太仔细问问襄阳与汴京的情形。
广慈见到清瑜怔怔出神,便继续道:“这孩子伤成这样,我也没法子继续潜修下去。偏偏几位师姐看出了我与这孩子的关系,有些与我为难。我一气之下,便带着祥草离开了玉泉庵。没想到一直没法治好祥草,这才流落到了这里。”
清瑜知道广慈气性不小,她在一班师姐妹中后来居上,平日肯定也没少受人妒忌,如今突然出了这么一个女儿,自然是在玉泉庵待不下去了。清瑜便道:“那师太往后有什么打算?还将祥草寄养给人家吗?”
广慈伸手摸了摸祥草的头,摇头道:“不了,我已经做错了一次,不能再错第二次。以前我是个弱质妇人,没有办法。这些年我在玉泉庵里修行,学了不少东西,用来防身糊口已经足够。我们母女俩大不了吃些苦,只要能在一处,又怕什么?只是辜负了师傅对我的一片期望……”
清瑜安慰了广慈几句,纱碧已经去而复返,她将清瑜吩咐的东西都准备出来,除了广慈因为身形高大,所需的衣服一时之间还坐不出来之外,其他的都已经齐备了。广慈听从清瑜的调派,将所需要的东西与食材都拿了,再三谢过。
清瑜笑道:“连日来师太也疲劳得很,虽然身子底子好,到底还是需要好好休息。今晚师太就在这里好好歇一歇。”
广慈点了点头,低声对清瑜道:“我因不想感应寺僧人发觉,所以都没有说实话,只说这孩子是我路上救的。还请清瑜小姐为我保密。实则我俗家姓项,无人时,清瑜小姐便唤我一声项大娘便是了。”
清瑜安抚广慈道:“项大娘放心,又不是什么大是大非的,我必定为你保守这个秘密。吃过晚饭我再来看看祥草姑娘。”
广慈又谢了一遍,这才将清瑜送出了沉香院。
回菩提院的路上,清瑜想起广慈适才透露的信息,心里实在是犹豫。她转道去了无相那里,将汴京大相国寺突发的事故跟无相说了,言下之意十分担心这又是蒙古国师撒难觊觎达摩三宝做下的坏事。无相听了半晌无语,沉思良久,才对清瑜道:“你担心的很有道理,大相国寺即便日薄西山,总也是数百年流传的禅宗大庙,岂会这么容易被人欺负到头上?如今事情已经发生,我们担心龙象钵盂的下落也于事无补。此事反倒提醒我们,要打起精神来防备。撒难绝不会轻易放弃牟尼珠的。”
清瑜点头道:“师叔还是提前跟窦将军打个招呼,让护陵军参与进来。光靠我们寺里人手,只怕难是撒难的对手。”
无相知道此事事关重大,也不多话,忙匆匆起身与寺中宿老商量去了。
清瑜回到菩提院,心神颇为不宁,想起当日父亲离开感应寺的时候,曾说要使人盯着两处收藏佛宝的寺庙,不知道眼下可曾得了消息?虽然父亲也有将那佛宝占为己有的心思,到底比被撒难得了去生灵涂炭的好清瑜便匆匆写了一封密信,预备找机会使人送到黄陵镇米铺晏掌柜那,好传到陇南父王手里。
想起悟空上午送来的家书还没来得及看,清瑜忙翻出来撕开。信里依然是平淡说些家长里短,两个弟弟也茁壮成长,没有什么新闻。这样的家书清瑜两年里已经收到了无数次,几乎除了寒暑问讯有些不同,日期不同,其他的翻来覆去都是千篇一律的内容。清瑜也不知道母亲是怕有人查阅她们的家书还是怎的,总之是觉得有些情不真意不切。
等晚上清瑜再去沉香院看望祥草的时候,这孩子脸色已经红润多了。虽然依旧没有醒,不过广慈已经可以灌她一晚米粥,吞咽也比从前顺畅多了。清瑜又为祥草检查了一遍,确认无误,这才放下心来。她让纱碧将下午帘红赶制出来的一套妇人衣裳给广慈换上,广慈取了僧帽,用黑布做了头巾盖住了光头,看上去倒是真像一个普通妇女。重新做了项大娘的广慈感激清瑜照顾周到,又是一番感谢。
清瑜推辞道:“举手之劳,项大娘不必这般多礼”
广慈点起油灯,这才对清瑜说道:“下午的时候,无相住持过来了一趟。说是等这孩子过两天好了,便要送我们离开。”
清瑜知道这是无相担心感应寺被撒难盯上,不得已为之。便道:“项大娘莫怪,师叔也有他的为难之处。只是时间这么紧,祥草身子也不便赶路,项大娘可想好了日后的打算?”
项大娘点头道:“从延州往东,不过一两日的路程,便到了与苗疆接壤的边境。那里有座鹅毛山,平素没什么人迹。我们母女从苗疆过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