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八十二、有朋远来 (第2/3页)
名义上的储君,感应寺这般作为,也算不得出格。倒不是我不看好巴王,不过我们远在延州,如今朝堂云蒸雾罩,恐怕积年的老尚书也看不出究竟,我们烦恼也是白搭。”
无相默然点了点头,复又坐下。他这个新任住持也不好当,接掌之后内忧外患,接连不断,让无相那颗坚定的禅心,也忍不住有些纷乱。
清瑜却是想到远在陇南的父亲,不知父亲在那里如何了。说起来,太子与巴王争斗,父王能够远远避开隔岸观火也算是上策。只是终究离开朝堂中心太远,若这边争斗有了个结果,父王再想完成夙愿,就更难了。
清瑜抬头看天,才发现不知不觉间,天外风云汇聚,隐隐一场风暴就在酝酿之中,不知何时这场暴风骤雨就要降下人间。
延州这个季节总是下雨,不过今年相比前两年那场冬汛,今年的雨水倒是没有造成那么大的损失。清瑜自从那日凑巧遇到窦铭来感应寺的事后,斟酌了几日,还是写了两封信。一封自然是送去给远在陇南的父亲的,她当然知道父亲对于京城的局势必定一直关注,只是牵扯到感应寺这边的情况,清瑜还是要告诉父亲一声,让他心里有个数。
另一封信则是送给舅舅司徒博言的。说起来清瑜自从来到这感应寺,因为通信不便,就一直没有与舅家联系过。了空在的时候,虽然允许她收阅家书,却也管束得颇严格。无相接掌感应寺之后,倒是稍微宽松了些。或许是清瑜这个俗家护法的身份起了作用,或许是无相对于朝局没有了空那般眼力的原因,总之无相总是或多或少愿意跟清瑜商量这方面的事,对于清瑜与外界的交流,也给予了更多方便。
清瑜知道舅舅司徒博言几年前便是宗正寺少卿,依照司徒家人的性子,必定处事是四平八稳,不会被人抓到什么错处。不过时局如此,舅舅也难独善其身。清瑜送这封信去,一半是为了了解情况,一半也是为舅舅提个醒。说起来,若是以前,清瑜必定不会绕过母亲直接与舅舅通信,只是清瑜也不知道为什么,母亲的家书里对于大事只字不提。或许是家事琐碎,父亲又不在京城,母亲无暇顾及吧。清瑜只能这么想。
清瑜的信送出去一时半会也没有回音。来接替窦铭任职护陵将军的人选却是如期抵达。说起来,这位姓佟的将军清瑜虽然不熟悉,却依稀记得父亲提过,好像是邓献公的门生故旧,往日里不显山不漏水的。只是清瑜没有想到,这位佟将军的副手,竟然是一位意想不到的熟人。
那日窦铭带着佟将军上山拜会,顺便将感应寺选出的八位武僧带走。佟将军虽不精于世故,对于感应寺倒是尊敬得很,窦铭有事不便久留,那佟将军便带着副手与几个侍从留在寺里,与无相叙话。
无相知道此人就是往后与自己打交道的护陵将军,自然也不愿意怠慢了他。特意选了视野开阔的一处所在,与佟将军听雨品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