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八十九、生死存亡 (第1/3页)
邓献公定了定神,迎着陈帝满怀期待的目光,认真道:“回皇上。嘉王殿下说,值此国家大难之际,朝廷首要考虑的不是一时的得失荣辱,而是陈国的长治久安。嘉王殿下冒死进谏,请皇上令太子殿下带领一班文武大臣,退守巴州。皇上带领守军,以一往无前的勇气死守京城。让蒙古人既不能不费吹灰之力就占据成都,又不能困死陈国的朝廷。让他们进退两难。”
此言一出,整个寝宫都鸦雀无声,落针可闻。
这样的进谏可谓是胆大包天,让天子独守京城,说得上是险上加险。太子、巴王就是再大胆,也不敢提出这样的提议。
但是毫无疑问,这个建议是高瞻远瞩,深明大义的。陈帝垂暮之年,便是守不住成都,却也保留了太子与朝堂。陈国依然还有后图。而陈帝死守成都,也会激发陈国人保家护国的决心。这么做,不管成都最终守得住守不住,至少留住了陈国的精神。所有的军人、百姓,因为陈帝的姿态,必定会悍不畏死,绝不放弃。蒙古想要打下成都这座国都,至少要付出十倍的伤亡。战场上时机就是成败的关键。成都多坚守一日,陈国的军队就多一天准备,只要陈国的军队集结编战,那么轻骑冒进的蒙古军队就是再悍勇,也架不住本地作战破釜沉舟的陈国儿郎。
如果陈帝不这么做,在危急时刻迁都避祸,那么带走的只是陈国衰败的气势,凉薄的血性。蒙古军队衔尾追击,只怕后果便不可设想
这是真正的谋国之策,是完全不出于自身利益考虑的真心献计。无论是谁,敢叫皇帝冒此奇险,都是将脑袋别在裤腰带上才能说出的话嘉王,是真正的可造之材
陈帝深吸一口气,瞄了一眼身边的太子与巴王,二人俱低头沉思,脸色苍白,显然被他们大哥这个建议镇住了。
陈帝笑了,他这么多年暗中观察,太子温厚纯良,巴王积极进取,不知谁可担当大任。结果,他错了。危难时刻见真章,那个一直被自己忽略小看的大儿子,才是真正的领袖之才。他虽然出了一个叛国谋逆的儿子甘王,却收获了一个深当大任的嘉王。他们陈国的国运还有希望
陈帝这一刻似乎又充满了力气,他努力坐起,扔开一旁太监想要扶持的手臂,大声对邓献公道:“好果然好男儿要上战场,才能锻炼出果敢的血性,才能目光远大,胸怀抱负。朕有一个好儿子邓献公”
“臣在”
陈帝握紧了拳头,大声道:“朕命你为京城兵马大元帅,节制京营一万人马,立即备战”
邓献公胸中豪气顿升,抬头道:“臣遵旨老臣誓与成都共存亡”
陈帝哈哈大笑道:“好你也是七十岁的人了,跟朕一道,就在成都城好好干一仗我们一辈子都在打仗,这一仗,要打个漂漂亮亮,要打个痛痛快快”
邓献公也是忘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