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百一十、青青子矜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三百一十、青青子矜 (第1/3页)

    清瑜默默看着眼前英气勃发的少年,心中一片暖意。也许在旁人看来,周景渊这般想法有些幼稚,但是清瑜却真真实实看到了周景渊脱离国家界限显现出来的一片民族情怀。在周景渊眼里,汉人与胡族的矛盾更高于国家之间的利益,光凭这一点,周景渊就有比旁人高出一截的眼光,比父辈宽阔得多的胸怀!

    清瑜定了定神,笃定道:“有此一言,便足够了。我这里要提醒九公子,你们这次入陈国境内,事起仓促,准备不足。即便你预估形势大好,也要有细致的心里准备。”

    周景渊知道清瑜不是无的放矢,忙郑重道:“清瑜小姐与我患难之交,有什么话不妨直言。”

    清瑜点了点头,低声问道:“我虽不懂军事,但也听话本说书里讲过。所谓大军未动,粮草先行。殿下这次率军入陈,补给可曾准备妥当了?就像殿下刚才说蒙古人那般,他们在异地作战,后勤补给将会是最大的软肋。易地而处,殿下何尝不是一样?”

    周景渊微笑道:“这个不消你顾虑。虽然我们梁军不能在陈国征调粮草,但是到底是陈国盟军,贵国太子已经同意为我们筹集。实话不妨跟你说,为了尽快赶来,后勤辎重我都是能省尽量省掉,免得耽误行程。如今携带的,也不过是四五日口粮。皇帝不差饿兵,这个道理为君者怎会不懂?”

    清瑜微微一叹,她所知道的历史上被中央后方生生拖垮的前线比比皆是。无论是被十二道金牌强调回去的南宋岳飞,还是死守关外遭君王猜忌得不到补给被迫带兵吃马吃人的明末名将袁崇焕,军事武力上都是有战胜的可能。清瑜又怎么能相信那个优柔寡断的太子叔叔陈洪恪?她不得不郑重道:“我接下来一番话说出来,可谓是不敬尊长,不利国家。但是冲着殿下这番信义,我也不得不说。殿下率领梁军打上前线,不仅要与蒙古铁骑一决生死,更要提防后方的牵制。殿下请想,若换作你是我太子叔叔,是全力支持你,让你得胜邀功好呢?还是拖住你的后腿,让你与蒙古军队两败俱伤,无力威胁陈国更好?只要控制给殿下的补给粮草,那么战事的进展反倒是落在太子叔叔的控制之中!”

    周景渊神色一惊,骇然道:“陈洪恪不会这么利令智昏吧?万一弄巧成拙,梁陈联军战败,那陈国还有什么好图的?”

    清瑜点头道:“所以,我事先说出来是让殿下提防。前期我相信太子叔叔必定是全力以赴支持你这支军队。但一旦战场形势转折,蒙古势弱。那么担心梁国的有心人必定就会玩弄一些手段,力求能控制平衡,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周景渊心头有些激愤,重重一拳砸在几案上,恨声道:“若陈洪恪是这样目光短浅,玩弄权术的小人,那么陈国交到他的手上,迟早要……”

    清瑜跟着叹了一口气,她虽好心点醒了周景渊,到底是站在自己陈国的对立面上,心情很复杂。

    半晌周景渊才熄了怒气,看向清瑜的眼神里,除了欣赏更多添了一些温柔。想到清瑜如此为自己着想,周景渊心中除了感动,更是高兴。他反过来安慰清瑜道:“你放心,既然你考虑到了这个,将来我自然会做一番准备。不给人家那样的时机,他们也做不出那样阴险的事来。倒是你,你一直不说你这些年的经历,我也猜到几分。又是被褫夺封号,又是幽闭宗庙中,你究竟如何得罪了陈国陛下?我听父皇说过,陈帝虽有些自负,但是也算是精明的,怎么会如此待你?”

    清瑜苦笑道:“论理也不能怪皇爷爷,是发生了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我为了保住父王,不得不出头领罪。虽然有些不顺,到底这些年我还是有惊无险的渡过了。只是我心头最最遗憾的是,母妃辞世的时候,我竟不知情。几年过去,我这不孝女儿还没有在母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