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百一十一、易地而处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三百一十一、易地而处 (第3/3页)

,自己与悟能骑着蒋应隆匀出的两匹战马跟在清远后头。虽说佛道不同流,但是这些晚辈却因为这一段惊心动魄的经历打出了感情。尤其是悟空与清远,双方都是人中龙凤,越发惺惺相惜,自此便结交了非凡情谊。日后二人各成一派宗师,破除门户之见,促成了佛道两教空前的繁荣,双英并秀,一时佳话。

    当清瑜在马车里仔仔细细跟周景渊说了这些年的经历之后,周景渊不禁又叹息又同情。他从前就觉得幼年时候的清瑜算得上是难能可贵的稳重大气,谁知回到成都的清瑜面对那么多更难处理的难关险阻,虽然如今封号褫夺,身世飘零,却仍然如同傲雪寒梅,迎难而上。易地而处,周景渊自问都做不到清瑜这样。

    清瑜除开有三两件不好启齿的事情,比如佛宝的秘密,比如姚贵妃的死因,比如和吴迢远的娃娃亲,其余的都事无巨细跟周景渊说了。不知二人是天生投缘还是怎么,即便七八年不见,再见面时,也一如当年心境,没有把对方当作陌生人看待。

    周景渊也跟清瑜倾诉,他是怎么离开襄阳回到汴京,又如何师从名儒宿将,学文习武。母亲穆贵妃如何给自己定了两三次亲事,最终均以对方女孩寿夭重病告吹的事情都坦然说了。清瑜虽然已经从项大娘口中得知了个大概,内中详细还是听了周景渊陈述,才知深浅。不要看襄王一门亲事,其中牵扯到梁国朝堂局势,实在是让人玩味。

    周景渊叹气道:“越是长大,就越觉得人情冷暖。从前太子哥哥、豫王哥哥都待我亲热。如今却是十分避忌,甚至有时候还要借机嘲讽。我知道他们在怕什么。无非就是九五宝座。父皇如今正值壮年,我才多大,他们实在是太心急了些。”

    清瑜却道:“你是真没有那个心思吗?”

    周景渊一愣,几乎马上就要做出一个完美的表情,但是看到清瑜真挚的眼神,还是败下阵来,苦笑道:“瞒得住别人,却不想瞒着你。若我只是兵马大将军,我自然只会想着怎么打胜仗。若我只是满腹经纶的状元,我自然只想着怎么匡扶社稷成为一代名臣。可是,我偏偏是生在帝王家,父皇对我期望又深,我又怎甘心成年后做个提笼架鸟的闲散王爷,辜负自己一身所学?”

    清瑜微笑道:“我相信你,有的是只是野心,有的人除了野心之外,终究还有一片至诚。我父王与殿下在这一点上类同,都是胸有抱负的男子汉。比起我父王来,殿下活得更加顺遂些。不仅有穆贵妃为殿下操心,穆大人为殿下臂助,最重要是有梁国陛下的期许。为了自己的理想,也为了梁国的百姓,更为了汉人的天下,九公子,这一步一定要争取!”

    合阳境内蒙古人这头,就在他们刚刚转过方向朝北方开拔不久,身后丛林里便走出一个衣衫褴褛的和尚。此人正是手提铁铲的悟净。悟净虽然是决心牺牲断后,只是他一向沉稳,不会自投罗网无谓送死。本来悟净早打算好偷袭,默默追蹑了一路,正愁撒难不好惹,难以下手。谁知蒙古人忽然放弃了追逐,转变了方向。悟净倒是松了一口气。跑到了现在,他们三兄弟已经是强弩之末,若蒙古人再追一天,什么都给他们抓住了。

    但是撒难没有放弃,悟净亲眼看到这老狐狸离开大部队,继续朝着清瑜小姐她们逃跑的方向追去了。

    悟净计算撒难的去向,知道此人只凭单打独斗,也不是自己三兄弟能挡得下的。只是眼下形势总比撒难带着一帮鹰犬好应付些。悟净胡乱找了些冰凉的溪水洗把脸,刺激了残存的精力,朝着撒难追去的方向跟了上去。

    悟能躲在丛林中许久也没见到追来的蒙古人,那伙被蒋应隆赶跑的蒙古哨探也走的不是这条路。悟能也不知两边都发生了什么。这胖大和尚虽说是三兄弟里武功最平常的,却是锻炼得一身好筋骨。论起眼下精神气力,比悟空悟净还要强些。

    所以撒难即便轻功绝顶,身如鬼魅,还是让伏在一边的悟能看了个清楚。悟能没有悟净那般沉着,只知道要阻挡住蒙古人,见状也没有什么谋定后动,一下窜出身来,铁棍直指撒难后背。撒难什么功夫?悟能刚一动弹,他便发觉了。此时撒难虽然身在空中,背后空门大露,但是这位蒙古国师也不慌不忙,一脚踩在道旁大树枝桠上,旋身便一指点来。刚好点在悟能铁棍棍头上。

    莫看悟能蓄势待发,铁棍势大力沉。对上撒难一根小小的手指,便好似撞在了一面铁壁之上,反震之力差点让悟能虎口震开,他手中的铁棍抖了几下,这才卸去力道。

    反观撒难身形不动如山,这一指仿佛轻描淡写,毫不费力。二者高下立判!

    襄王护军刚刚出了合阳进入巴州,便有陈**队前来阻拦。&;/;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