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百三十四、流言蜚语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三百三十四、流言蜚语 (第2/3页)

的是我的人”

    合庆殿内,巴王妃将左右遣了下去,这才在女儿应陵身边坐下。

    应陵低声问:“怎么样了?”

    巴王妃点头道:“话已经传出去了。本来清瑜那丫头在这乱世里独来独往就有些可疑,偏偏凑巧,前些天她们西苑又发生那样大的事情,如今倒是不用我们编,说什么的都有。”

    应陵低声道:“可别让人查出来,流言是从我们这里传出去的。”

    巴王妃点头道:“放心。交待的都是稳妥的人。如今人心惶惶,谁都免不了私下议论。查不到咱们府里来的。”

    应陵咬了咬嘴唇道:“那还有没有人议论我?”

    巴王妃微笑道:“早没听说了。这些天连续发生这么多事,又是皇太孙夭折,又是太子妃重病。加上西苑闹了一夜,谁还记得那些……”

    应陵知道母亲也是安慰自己,她撇了撇嘴道:“我就是看不惯她那清高样。说到流落在外,我不过一天,还珠却是好几个月。”

    巴王妃看着女儿不像前阵子那么寻死觅活,总算放下点心。知道应陵喜欢操心些政事,忙将自己听来的消息告诉女儿:“如今都传太子要过继一个儿子,眼下各个亲王郡王府都闻风而动,盯着那块香饽饽呢。”

    应陵扬了扬眉毛,跟母亲道:“您要是动了那个心思,我劝母亲还是别想了。虽然我们巴王府有三个嫡子,可是父王与太子水火不容,太子过继谁,也不会过继咱们府里的。”

    巴王妃叹息道:“我知道是这个理,只是如今你父王在京城也不知道怎么样了。若是战事不妙,只怕他……就凶多吉少了。可若是战事平定,等我们回返了成都,太子也坐稳了储君之位。你父王一生心血只怕就付诸东流。我们娘儿几个在这里也帮不上忙,只能干着急……”

    应陵安慰母亲道:“那也说不准,这些日子父王能跟着皇爷爷身边,好歹能表现表现。至于太子,到了巴州也没见他做出什么政绩。还出了我的事儿,西苑又进了贼人。细论起来,多的是地方说嘴。”

    说是这么说,巴王妃还是不放心,跟女儿商量道:“你那几个弟弟虽然是不可能过继给太子了,可是咱们是不是也要帮你七婶婶一把?她这些日子没少在太子妃面前费心。要是帮她成了事儿,依她跟我的关系,未来总算多点退路。”

    应陵冷笑道:“郑王府靠得住?向来是风吹两边倒,骑墙看热闹的。从前是父王得势,七婶婶才凑上来跟娘你热络。现在您算算,她有多久没上门了?况且,就她那两个乳臭未干的儿子,不是我说,铁定没戏算来算去,恐怕还是嘉王府那个没了娘的世子最有希望。”

    巴王妃一愣,紧张道:“那可怎么好?早知道我们就不传那些谣言了。得罪了嘉王府,将来更不好过。”

    应陵没好气道:“怕什么?娘刚不是说没人能查到吗?再说了,能过继去当皇太孙,也不见得是什么好事。泽祺怎么死的,还说不清楚呢。”说到这里,应陵自己愣了一下,低头沉思起来。

    巴王妃看着女儿恢复了生气,又开始操心这些事情,心中也有淡淡的欢喜。之前抹黑侄女儿清瑜传谣言的愧疚,也就淡了。怎么说,也是自己女儿重要,她心里要出口气,自己就帮她痛快痛快。

    清瑜再见到文敏德的时候,这位年轻医者已经恢复如常了。他的使命已经完成,又没有死掉,也算得上是走运。只是面对清瑜似有探究的目光,文敏德还是略微有些不自然。

    清瑜让木樨出去看门,不让任何人进来,这才开口问道:“听说,小文太医之前也帮太子看脉,开些养生方子?”

    文敏德一愣,有些紧张,低声道:“看过……几遭。太子的药汤都有专人试药,开的方子也需要三位太医互相印证。不比皇太孙病重,服用的药汤多,所以……”

    清瑜摆手道:“小文太医误会了,我不是那样的人。我是想请小文太医帮我解惑。为什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