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百四十三、一箭双雕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三百四十三、一箭双雕 (第2/3页)

的时候,我没觉得。如今他去了宫里,我才觉得我是真心想要一个孩子的……”

    清瑜一震,看着木樨。木樨已经将头低到了胸前。清瑜只见一弯白皙的脖颈。原来,木樨心里也不是没有父王啊。

    木樨深感尴尬,不等清瑜发话,便逃也似的离开了,只剩下清瑜一个人发呆。

    下午悟能悟净联袂登门,寻到清瑜。这师兄弟二人虽然不如悟空能干,却也秉承一颗善心,据他们在城内外见闻,巴州城外的难民不是一件小事。本来如今战事一了,巴州城外的难民应该都陆续返乡。但城外的人十成中去了不足一成,倒有绝大部分不肯走的。除了一些老弱病残走不动的,还有些来自穷乡僻壤不想回去的,另还有些家园被毁回去衣食无着的,还有些怕蒙古人去而复返的,总之就是,绝大多数人还守在巴州城外。

    清瑜听了这情况,忍不住眉头紧皱。战时非常时期,这些难民困守在此也是无奈之举。可是一旦到了承平年景,这么多人还聚集一块可就不是什么好事了。不说吃喝拉撒睡,安全问题也是一大隐患。

    悟能低声道:“护法,其中有那父母双亡的孩子,或者看破红尘的施主,我们便带回延州感应寺去。一来重建感应寺也需要人手,二来有佛缘的也可增添为门人。”

    清瑜苦笑道:“杯水车薪,感应寺能招多少人去?”

    悟能挠挠头道:“那请巴州知府再建一座寺庙?不,建个五六七八座也行。”他这辈子就在感应寺中,习惯了那里的生活,总觉得还是庙里好。

    清瑜白了悟能一眼,这傻大个,想的什么主意啊?虽然清瑜也算半个佛门中人,但是僧侣不事生产,不缴赋税,若不加控制发展下去,可是会动摇国本的。南朝四百八十寺,耗尽国库与民膏。清瑜自然不能让这种事发生。

    悟净没有悟能想得那么简单,建议道:“巴州之地山多地少,若想就地安置这些难民,怕是不够田地来分。我看东面荒山倒多,不如发些种子农具让这些难民去开荒?”

    清瑜低头想了想,还是摇头道:“且不说这些荒山要多久才能变成良田养活这些百姓。只说这东面地理,乃是陈、梁、苗三地交界,既不安全,又会让邻邦心生不安。况且,山区瘴疠横行,这些乡民又没有条件看医问药。不妥,不妥。”

    悟能着急道:“这也不是,那也不行。难道护法眼睁睁看着这些百姓受苦?”

    清瑜想起后世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综合现在陈国的境况,心中有了一个大概。她安抚悟能悟净道:“我已经有了一些眉目,明日就去拜见太子殿下,提出我的建议。至于是否可行,如今还做不得准。二位师兄也别急。你们这些日子走访了不少难民,回头帮我统计下,其中青壮年有多少,妇女有多少。剩下的老弱病残幼又有多少。”

    悟能听说清瑜有了眉目,正想问,却被悟净拉了起身。悟净晓得清瑜要去做的事情比他们要难许多,也不是一时半会能说得清的。当然不让悟能笨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