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百六十七、剑走偏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三百六十七、剑走偏锋 (第2/3页)

妃微微颔首,这才问道:“你可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那太监苦笑着道:“回太子妃,就是什么事儿都没有,皇上这才……”

    太子妃疑惑的皱眉问道:“怎么会什么事儿都没有?清瑜那丫头吓傻了?”

    那太监显然是对太子妃的一处暗棋,忙一五一十的道:“皇上也踌躇了好久。自言自语说,要么是嘉王府那丫头太笨了没想到。要么是那丫头太聪明了看穿了。总之,人家什么举动都没做。只有以前宝应殿老太监吴春和连夜上门拜访。只是那老货已经久不在宫廷,又是巴结嘉王府得很,进了王府更没出来,所以……”

    太子妃双手捏紧,将陈帝的手谕都抓得变了形,这才反应过来,连忙将东西收好放在袖子里,又叮嘱那太监道:“知道了。你回去盯着。眼下你那里最紧要,千万不能出差错。”

    那太监连忙点头,急匆匆转身去了。

    太子妃张婉平揉着眉头,心里七上八下。从前太子阵营最强有力的嘉王,如今竟然这般棘手。早知道,当日就该劝着太子,压制压制嘉王才是。如今人家立下这么大功劳,自己又阴差阳错过继了他的儿子。偏偏忠奸难辨,一念成功一念失败,这叫人如何是好?

    这一夜的风尤其大,将京城上空积蓄了多日的阴霾吹了个干净。躲了许久的明月终于皎皎当空,给这座刚从苦难中解脱的雄城带来了一抹亮色。

    京城东北六十里外,有陈国境内第一大湖禹王泽,每到秋冬,湖边成片成片的芦苇枯萎变色,形成了大面积的红色沼泽。人们取名叫做红芦荡。往年里不少民众在此捕鱼取藕,很是热闹。只是这里恰是蒙古人过境处,今年格外萧条。不仅仅是红芦荡,整个陈国的东北路,凡蒙古人一路铁蹄过处,都是满目疮痍。

    但是今夜红芦荡有了篝火。一队士兵扎营在此,看装束倒是陈人。只是这些军人做派与陈国别处的军队很是不同,不仅甲胄鲜明,而且纪律严明。虽是一路风尘仆仆,但是岗哨严整,丝毫不马虎。

    营地中间一个不起眼的帐篷内,嘉王陈洪恺正端坐其中。这位陈国排行第一的亲王,如今业已褪尽了从前的青涩,不复当年明珠冠玉一般的姿容。这些年边塞的风沙磨砺下,嘉王身上温润的气质已经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则是全身上下流露出铁血军人一般的刚强与严苛。此时他正看着从各处飞鸽传书来的密报,这里头既包括像邓厚那样的谍探送来的关于边军的调查,也包括自京城眼线出传来的明细。

    嘉王拿着京城方面寄送来的最近一封密报,看了良久,这才放下。巴王兵败自刎,太子遇刺身亡,事情几乎是完美的按照他的计划在一步步进行。虽然为了除去太子,嘉王牺牲了布置在太子身边很久的一个铁卫,但是,这无疑是值得的。嘉王也相信,凭借自己充足的准备,没有人能发现其中的蹊跷。世人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