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七十、云泥之别 (第1/3页)
三百七十、云泥之别
在场众人看向梁国襄王周景渊的眼神都有些复杂。凭良心说,襄王带来的梁国援军不止在武力上,更是在心理上给了处境艰难的陈国人极大的鼓舞。战争的平衡也是在梁国援军投入战斗之后发生了改变,最终为陈国人赢得了这场胜利,免去了亡国之祸。
但是梁队藉此表现出来的战斗力与意志精神又让一向积弱的陈国人有些警惕。毕竟作为中原霸主的梁国一直没有停止扩张的步伐,东齐的覆灭,让宋、陈都绷紧了神经。一旦这个强大的帝国缓过劲来,谁知道它下一个目标是不是陈国?
况且,来而不往非礼也。梁国打着大义的旗号,帮助陈国驱除了蒙古人,那么战争之后的谢礼,陈国又该如何准备?要知道涉及国与国之间的这份“谢礼”,远不是亲戚朋友间那点礼物可比的。动辄便是黄金万两,甚至是裂疆割地。梁国人没有在派出援军前狮子大开口,但是陈国人却不能在事后装作无动于衷。
携恩图报,或者不是义士所为。但是在场的陈国人都清楚,梁国这份恩情,不是那么好报答的。
周景渊恭恭敬敬的在太子殿下灵前鞠躬行礼,他毕竟不是陈国人,又代表陈国,下跪那是绝不可能的。不过周景渊持的晚辈礼数还算周到,众人也挑不出什么错来。
太子妃拉着泽礼向周景渊鞠躬还礼,太子妃看向这位少年英雄,和善的道:“襄王义薄云天,这次为助我们汉人引军来援,身先士卒,我等感激不尽。太子殿下昔日谈及王爷时,也推崇备至,言称襄王殿下是天下年轻一辈中的翘楚。还想将来有机会与襄王殿下把臂言欢,谁知天不从人愿……”
周景渊正色道:“虽然晚辈与太子殿下只有一面之缘,亦觉得如沐春风。太子殿下胸怀宽广,刚毅果敢。晚辈听他一言,受益匪浅。太子殿下如此厚赞,晚辈汗颜。只可惜天妒英才,竟然无缘再见。太子妃还请节哀。”
太子妃听襄王这般美言,纵然知道是场面上的话,也觉得襄王大方得体。对这位年轻亲王印象颇好。不过转念一想,此人现在就这般出色,将来未必不是陈国的大敌,再看向周景渊的时候,眼神也多了些戒备。
周景渊不便久留,与几位打过交道的亲王稍微寒暄了几句,便告辞离开。只是走过清瑜身边的时候,他还是忍不住多瞧了清瑜几眼。清瑜感受到周景渊的目光,微微淡然一笑,低头不语。在清瑜身后的木樨却是若有所思。
天色完全暗了下来,这一整天的祭奠礼也接近尾声。只要今夜再守一夜灵,明日太子灵柩便要送出宫外下葬了。当昭觉寺的师傅们起身开始准备夜间香烛的时候,太子妃也起身招呼众人先行回去休息。
经过了连续几天的辛苦,众宗室家眷也顾不得客气,纷纷踉踉跄跄的离开。清瑜也随着尹兰烟起身,带着泽祥木樨芙蓉来到殿外,只是嘉王今日自去了勤政殿后,便一直没有音讯,一家人都有些惴惴不安。
清瑜担心这么站在东宫殿外也不合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