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考验 (第3/3页)
边是有苦说不出,悔得肠子都青了,看人家卢象升就四平八稳像没事的人一样,甚至还有些跃跃欲试好嘛等会比较起来,他还不给比到烂泥坑里去
正思考间,三个老头子题目也就出好了,孙承宗出的是“其争也君子”,袁可立是“德行”,毕自严是“生财有大道”
一听是这三个题目,朱宏燚顿时一愣,也咂摸出一点滋味来了,孙承宗的“其争也君子”倒是现实,就是从他和卢象升比箭问出来的,这是一个截上题,不过这个题目自古科举考过多次,想要写出花并不容易
接下来袁可立的“德行”则是出自《论语·先进》,是个截上下题,全句是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这道题若是平平顺顺的写,根本起不到谏惕人心的作用,也不是好做的题
而毕自严的“生财有大道”最难,难的原因是有两个人以此为题写了两篇传诵一时的名作,一个叫归有光、另一个叫张居正,明清以降,将这两篇文章奉为神品,其他人写这个题目一律降一等不过这个生财有道倒是符合毕自严的身份,此人是明朝天启、崇祯年间的理财专家,后来户部尚书
眼瞧着是这个三个题目,连卢象升都收起了刚才的轻松,一脸凝重,坐在案几边沉思默想反倒是朱宏燚彻底的松了口气,这三个题目他都会,不他都有后人的佳作可以抄袭
比如“其争也君子”,在三年后的会试中,一个叫项煜的伪君子就做过一篇同名佳作此人是天启五年的庶吉士,为文喜欢刻意求,虽然文坛上名气不小,但品性却不怎么样
崇祯七年的会试中,项煜担任房官参与阅卷,看到当时文名传遍天下的艾南英的首篇制义,他仅仅批阅了四行就丢在一边,导致艾南英落榜得知事情原由后,艾南英落榜后气愤难消,将考场中的七篇制义刊行天下,并说“士子三年之困,不愿数千里走京师,而房官止点四行,弃置不顾,此岂有人心者乎”
项煜这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引起了天下士子的公愤,导致他名声大损而他不光不反省,反而极度怨恨艾南英崇祯十六年的会试中,以他的资历是不能在担任房官了,却四下奔走终于违例入帘为了什么?就是为了整艾南英,但幸亏当年艾南英并未参考,使其阴谋未能得逞
而“德行”一题,朱宏燚抄袭的对象为有名,乃是后世称为“文为最高,忠义最烈”的八股大师金声的旷世杰作至于最后一题“生财有大道”则是康熙十六年榜眼严虞惇的作品,虽然没有前两篇那么牛,但也算得上是一时的佳作
有了这三篇东西,朱宏燚还就不信了,要是这都不能打动三位大佬,这大明朝也就不用混了,早点逃到海外过安稳日子算了当然此时,孙承宗等三人心思根本就没放在朱宏燚和卢象升身上,在他们看来,哪怕是文思绝的天才,一时半会也没法交卷他们依然自顾自的争论不休,却完全没想到一个只会抄袭的无赖此时正关注着他们的一言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