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文武双全 (第2/3页)
弃城弃地如果这还可以含糊过去,从宽发落甚至起复再用的话,那孙老师真是白瞎了东林党的名头
说到底孙老师是一个彻底的东林党,他决不允许丢弃任何一寸国土,自然也决不能容忍老熊弃子在他看来这是根本原则上的斗争,绝不能妥协
而朱宏燚看来,孙老师的斗争精神是值得鼓励的,但斗争方法还有待商榷,他那套寸土必争的搞法,虽然看起来壮怀激烈,让人热血沸腾,但结果是徒费钱粮,反而让辽东成了尾大不掉的鸡肋,拖垮了整个国家的财政
而老熊就务实些,知道辽东不是守不守得住的问题,而能不能守的问题从天启三年到明朝灭亡,二十多年,往关锦防线扔了数以千万的银子,结果建奴兵依然能杀入关内烧杀掳抢,唯一的意义就是让人家饶了个弯子多走了几步路
而且关锦地区的碉堡战术也没能阻止建奴兵去当地洗劫,人家是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关宁军从来就只是龟缩在城堡里看着人家洗劫辽东百姓二十多年屯田下来,结果收益始终养不活十几万关宁军,到了关宁军还反水了,让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完全变成了一句空话,简直就是自打嘴巴
这一切虽然是后话,但尤其让人不平的是,老熊并未失职却被干掉了审理和给老熊定罪的有邹元标,此人是东林党三大领袖之一,说老熊完全是被九千岁干掉的不太厚道而罪大恶极的王化贞却捡了条命,崇祯上位才将他干掉
当然这一切,朱宏燚也就是心里想想,他可不敢傻乎乎的跑去跟孙老师白话说什么弃子争先,那还不被孙老师的吐沫给淹死
其实东林党不放弃辽东还有政治上的原因,当时党争激烈,东林党又以天下至正自居丢掉辽东的政治影响太恶劣,就是想丢也不能丢,至少不能让东林党的人丢
可是前有袁应泰后有王化贞,东林党在辽东的经营上找不出多少亮点,一败再败,若同意放弃辽东,那不要说其他各党的压力,东林党内部都可能大分裂没办法孙老师也只能咬牙死撑,用碉堡战术搞出了个关锦防线,名义上守住了国土,不然东林党恐倒台得快
袁可立注意道朱宏燚似乎有些三心二意,不由得有些不喜,遂问道:“三心二意可不行,制义可写好了?”
朱宏燚赶紧站起来躬身道:“回大人话,晚生已经写好了”
此言一出,不光是袁可立,就连忙着争辩的孙承宗和毕自严都吃惊不已那三道题目的难度他们是清楚的,而眼下不过半个时辰的功夫,就是他们亲自捉刀不敢说能写完
想到这,三人心中对朱宏燚的感观顿时低了几分,其实他们将卢象升和朱宏燚叫来,不过是一时兴起,毕竟这个年代,能文能武的士子是少之又少见朱宏燚箭术惊人,遂起了爱才之心,这才试他一试不过现在朱宏燚让几位大佬很是失望啊
带着这样的念头,三人有些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