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独占鳌头 (第1/3页)
二月十七日会试正榜填好后,张挂与礼部,此榜叫甲榜,而乡试中举则叫乙榜,所谓的两榜出身就是讲的此甲乙榜张榜之后,就开始报喜说起来的也是有趣,每当此时,街头的地痞无赖就会埋伏在途中,打伤报喜之人后抢夺喜报而去,为的就是那几贯喜钱,按照惯例报得越早,喜钱就越多
“本科上榜者四百一十人,会元湖北景陵刘必达”
看到这朱宏燚就放心,他还真怕什么蝴蝶效应,好在一切还是沿着历史的轨迹前进至于他自己的名次,反倒是不太在意,对他来说只要上榜就好
会试结束后就是殿试殿试亦称廷试,历来便是三月举行洪武三年初开科举,定殿试日为三月初三,后罢开科举十数年,待到洪武十八年方才再开科举,又定三月朔日为殿试日到了成化二十三年,又改为三月十五
天子亲策于廷,自然是非同一般的肃穆光景但是到了嘉靖年间,天子亲策也就是挂个名头,真正主持考试都是天子亲近之重臣比如天启二年这一科,主持廷试的就是孙承宗和袁可立
和会试不同,殿试只考策论一篇制策公布之时,满殿四百余名中式举人自是人人聚精会神,朱宏燚也不例外当然他担心的是考题变,待听明白今科制策乃是以文治武备、内修外攘后,朱宏燚顿时松了口气对他来说需要做的不过是继续抄袭大业,然后等待发榜传胪而已
相比院试乡试会试,殿试不用如同会试乡试一般在贡院中挤那小小的号房,入内受策时不用搜身以查夹带,而且殿前备有茶水,考生不禁出入可以随时饮用当然考试时间还是只有一天,而且黄昏必然收卷,不会再给蜡烛了中午的午膳,官方只给宫饼一包,当然也可以自己带干粮
此时皇帝早已退去,孙承宗的目光便在一个个士子中扫过,看到朱宏燚时不禁微微一笑对于这个偶然发现的文武全才,他是异常的上心,尤其是会试结束那天,这小子提笔在贡院门口写下的那篇制义是让他欣喜,他最欣赏的就是这种又有真才实学,为人又谦虚低调的士子
不过此时朱宏燚的举动却让他大感诧异这会别的士子要么在冥思苦想,要么在草稿纸上打底稿,可只有他朱宏燚提笔就在正卷上唰唰的写
孙承宗暗暗一笑,心道还真是个猴急的小子不过想想那天在国子监的所见所闻,以他的“才华”不打底稿也是正常
如同现代那些监考官一样这殿试地主考自然不是坐在那儿纹丝不动孙承宗在坐了一个多时辰之后便开始沿着考生地位子走动甚至也会随手拿起已经誊抄完一部分地卷子瞅上一眼四百份卷子这读卷官判卷地时间却只有短短一日自然不可能完全公正无私地判完所有卷子不过是尽全力将佳卷选出来而已身为主考今科学子全都是他地门生他自然希望能多出几个人才这今后面上也有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