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六章 十三山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十六章 十三山 (第3/3页)

王努尔哈赤收拾了王化贞之后,就决定将义州的居民内迁充作他八旗兵的奴隶但是义州居民奋起反抗,几万人躲进了十三山里打游击眼下是被金兵团团包围在山上,所以才派人冲出重围求救

    朱宏燚暗自责怪了自己一声,这么紧要的事他竟然给忘记了,那可是几万条人命,若是安排妥当的话,也就不会使他们落入贼手唯一让他有些奇怪的事,这求救信应该来得早,应该在孙承宗到山海关之前就送到,而且王在晋也做出了安排,难道是来晚了?

    他正疑惑间,孙承宗已经拍案而起,朗声道:“义州义民乃是我大明的子民,在下身居高位,但不敢忘民忧,定要将这数万义民尽数营救脱困以某之见,当发兵前去营救”

    袁崇焕当即跳了出来,激昂道:“下官愿领五千兵马前出宁远接应”

    王象乾不太同意:“确实应当发兵营救,但关上守军乃溃之师,士气低落,不足以当此大任,不如派蒙古插汉部军马三千人以往”

    孙承宗想了想道:“明初兄,就如你所言,使三千插汉部蒙古护关军前出宁远接应义民如何?”

    看得出王在晋对于袁崇焕和孙承宗的提议有些哭笑不得,其实朱宏燚又何尝不是如此义州就是今天的辽宁义县,在它的东面就是医巫闾山,医巫闾山南面二十里处的余脉才是十三山

    离宁远多少路程呢?两百多里路,而且翻山越岭不说,还要跨过两条河大凌河、小凌河派三千人马去宁远接应,怎么接应?义民拖家带口,还有几万人,你让他们怎么在金兵的围追堵截下从山上冲出来,再狂奔两百里路跨两条河投奔光明?

    可以说这个计划简直就是扯淡,恐怕孙承宗也很清楚,以明军的野战能力,去了也会被建奴兵击溃,压根就救不出人来那为什么还要派兵呢?

    很简单,那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看看接应的地点——宁远,为什么不前出到锦州?要知道锦州可是离十三山近,真要接应也方便

    说白了孙承宗这就是曲线救国,既然明着修宁远、窟窿山长城或宁远城的方案被否定了,那就只能绕路名义上派三千人是去接应义民,实际上就是为了今后旧事重提打伏笔,安插一根楔子进去

    朱宏燚轻轻的摇了摇头,他知道历史的车轮又一次沿着旧轨道滚滚驶过,不出意外,几个月之后,赶走了王在晋、王象乾、张鹤鸣之后,原本定下的修重城方案就被无情的放弃,取而代之的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圈地垒墙运动虽然他阻止不了这一切的发生,但他也不想就这么眼睁睁的看着不管,哪怕是不管孙承宗垒墙,十三山的难民他也得想想办法

    说实话,这些无辜的百姓比眼下的大明官兵要强得多,手无寸铁拖家带口的情况下,钻进山里依靠着简陋的防御工事,他们也挡住了金兵近三个月的围攻,比之后来那些兵强马壮又有高墙铁壁可守的英雄强了一万倍

    朱宏燚当即出班道:“诸位大人,下官请求前往宁远视察”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