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考察嘉亲王 (第1/3页)
初冬时分的紫禁城一片静谧,红墙碧瓦在湛湛蓝天的映衬下,散发出一种神秘的光彩。在乾隆那个时代里,紫禁城里还是有树的,只是后来到了嘉庆年间,由于天理教徒奇袭皇宫,教徒们都以树木为掩护与宫廷侍卫厮杀,结果被吓破了胆的嘉庆皇帝事后下令将宫内的树木一律砍掉,从此紫禁城变成了一片不毛之地,而在乾隆五十九年的那个冬天里,树木还是存在的,因为那时候根本就没有人想到皇宫会受到袭击。在寒风里,宫里的树叶都逐渐凋零了,金黄色的树叶飘落在一处处台阶甬道上,专司洒扫的太监们便不停地把它们打扫干净。
在乾清宫东暖阁里,已经生起了炭火,室内暖意融融,乾隆皇帝坐在炕上,倚着厚厚的靠垫,正在听皇十五子嘉亲王永琰给他汇报几个皇孙的学业近况。
永琰垂手侍立在地上,腰背弯成了一个恰到好处的弧形,脸上带着谦卑的微笑,用平缓的语调向自己的父亲讲着诸位皇孙的情况。他说各位皇孙的学业都颇有进益,大家都读完了《四书》,而且大都能讲解其中的意思,尤其是自己的二儿子绵宁,他都能破题作文,写出八股文章来了。
乾隆倚在靠垫上,闭着眼睛,似睡非睡地在那儿听着,一声也不吭。永琰讲着讲着,忽然听到了一阵轻轻的鼾声,他定睛一看,乾隆的脑袋向一旁歪着,竟然睡着了,只见他半张着嘴,有节奏的打着鼾,一丝口水都落到了白胡子上。
永琰只好停住了口,依旧垂手侍立,大气也不敢出地等在那里。今天,父皇召他进宫,说要问问几个皇孙的学业。永琰隐隐约约地觉得事情没有那么简单,据他的了解,父皇曾经透露出口风,说要禅让大位,要择立新君,那么这次传召会不会和此事有关呢?
虽然,在乾隆朝并没有太子,而且谁也不敢去问乾隆到底会把皇位传给谁,只能在乾隆驾崩后到乾清宫正殿“正大光明”匾额后面去寻找答案,但是,在当时无论是王公亲贵,还是满朝文武,大家的心里都有个一致的人选,那就是皇十五子永琰。大家都认为在诸位皇子中,永琰要算是最为出类拔萃的一个,比其他皇子都要高出一筹,下一任皇帝应该非他莫属。
不过,乾隆到底是怎么想的,可就没人知道了。这皇帝的心思千万你别猜,你猜来猜去也猜不明白,所有的独裁统治者最怕的一件事就是被人猜透自己的心思,为此他们经常会不惜违逆常理,去做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我们在读历史的时候,有时不免会感到诧异,说这个皇帝怎么会去干这么荒唐乖戾的事情呢?其实很多情况下就是为了防止别人猜透自己的心思而去做的。乾隆完全有可能故意与众人的意愿相违,挑出一匹出人意料的黑马来当接班人,让所有人的想法都落空。
因为这个缘故,永琰丝毫不敢大意,他时刻都保持着谨小慎微的心态,惟恐因为些许的不慎而引来塌天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