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王三槐诉冤 (第2/3页)
,运到汉口的米市上给卖了!”
嘉庆大吃一惊:“什么,居然有这种事?”他不由自主地转过头看了看和珅,和珅心虚地低下头不敢看嘉庆的眼睛。嘉庆又对王三槐说道:“讲下去,你接着给朕讲下去!”
王三槐接着说道:“去年俺们那里刚刚风调雨顺了一些,乡亲们刚收下点救命的粮食,这四面八方的追命鬼就一个个跟上来了,讨高利贷的,讨租子的,最可恨的是官府还要来收田赋……”
“什么,收田赋?”嘉庆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怎么可能,田赋不是已经免了吗?”这件事嘉庆记得清清楚楚,他记得当时川东、鄂西、陕南一带大旱,乾隆已经下了旨意,将上述地区的田赋蠲免两年。嘉庆还清楚地记得,当时他和一班大臣们还把乾隆肉麻地恭维了一阵,让乾隆很开心,但是地方官员怎么又收起田赋来了呢?
王三槐说:“人家官府的人说了,是乾隆五十七年没交清的税,还拿出了省里的文书,咱乡下人不识字,只能认倒霉呗。可恨这官府,咱百姓刚有了一点救命粮,他们就不放过,谁家不交粮,就派人到家里来搜,搜不出粮食来就拆房扒屋,将人锁去坐牢。乡亲们实在是活不下去了,又听说湖北那边反了,这才跟着俺一起扯旗造反。但凡要是有一丝活路,俺们老百姓也不会反啊,皇上!”
王三槐伏地大哭了起来,嘉庆的脸『色』铁青,他扫视了一眼身边的大臣,大臣都一个个低下了头。嘉庆压抑住心头的火气,尽量用平稳的声音问道:“王三槐,你说说看,都是那些官员如此欺压百姓,你把他们的名字都告诉朕。”
王三槐挺起身,擦擦眼泪想了想,开始说出一连串官员的名字。他本是个普通的乡民,平时也没见过什么大官,说出来的这些官员都是他老家达县以及邻近两个县的县令、县丞。他把这些官员的名字以及他们的劣迹对嘉庆叙说了一遍,最后说道:“天下的乌鸦一般黑,这些狗官一个好东西也没有。”
嘉庆说:“真的一个清官都没有吗?你从来也没见过一个清官吗?”
王三槐想了一下说道:“有一个,那就是唐青天唐大人,他叫唐宗周,是乾隆五十一年来我们达县当县令的,他可是个好官啊。他从不加派我们的赋税,也从不欺负我们百姓。他断案可公平呢,从来都不偏向那些有钱有势的人,听说有很多富户给他送银子,都让他给轰出来了。老百姓一提唐青天的大名,那是个个都竖大拇指啊。可惜,他没干上两年,就调走了,以后来的个个都是那些混账官,再也没有一个清官了。”
嘉庆回过头,对自己的老师,军机大臣兼吏部尚书王杰小声说道:“查一下这个人。”王杰急忙点头领旨。嘉庆又向王三槐问了几个有关白莲教起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