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棋逢对手 (第1/3页)
当我们刚刚到苏州宣传竞选知府时,苏州的士农工商各阶层人士对此都『摸』不着头脑,再加上清廷还远未推翻,因此没人敢于出面参与此事。蒋国基要不是误打误撞也不会变成候选人。然而,随着蒋国基大张旗鼓地在全城各地搞竞选,搞得有些人心里开始痒痒了。
在苏州城北有一位举人老爷,他名叫乔长庚,字启明,今年三十八岁,家里很是富庶,虽不能说是苏州第一流的富翁,但五六十万两银子的家产还是有的。他住在一处面积虽不算大,但却很精致的花园里,家里有二十几个仆人丫鬟,有四房妻妾,还有两个清客相公时常来陪着说话闲聊,可以说日子过得蛮惬意、蛮舒适的。
乔长庚这个人平日里眼高过顶,风流自诩,总觉得自己是个很了不起的人物,虽然参加了三次乡试才考上举人,两次参加会试都名落孙山,但他认为那都是考官有眼无珠造成的,不是自己的责任。他总是企盼着自己能有个机会脱颖而出,成为一代人杰,但是清朝的这种体制的一大特点就是坚决不给任何人以破格擢升的机会,所有的人都只能在体制下慢慢地爬,慢慢地熬,熬到棱角全无、心如止水了,这才让你有个出头之日。
乔长庚很爱读史书,每当他读到史上那些英雄人物的壮举之时,都会禁不住热血沸腾,真的是很期待自己也能有这么一天,可惜在大清国这一切都是不可能的,他只能每天靠着和姬妾们鬼混,和清客们、朋友们在一起胡吹神聊来消磨时光。
竞选知府的事他早就知道了,但他和其他人一样,对此都半信半疑,因为从古至今没有过这种事。但是随着蒋国基在整个苏州城上窜下跳,折腾个不休,乔长庚也不禁觉得这个事比较有谱了,他也蠢蠢欲动,很想参与进去。
这一天,他和几个朋友外带清客相公,来到一家酒楼喝酒。一个年轻的举子对他说道:“乔兄,你看这个蒋国基都搞了些什么呀?他要给穷人免税,要让富户交税,不论官绅都一律纳粮。启明兄,我辈束发就学,如今好不容易挣得了这一份功名,却要像乡下人一样纳粮交税,这不是有辱斯文吗?照这样下去,谁还肯求学读书啊?”
另一个举子说:“听说现在蒋国基很有人望,那些贩夫走卒、引车卖浆者之流都很拥戴他,而且现在只有这么一个候选人,看来这知府非他莫属了。”
乔长庚哼了一声,一拍桌子:“哼,那咱们中间要是出一个人去和他竞选,争取把他挤下去不就行了吗?你们谁愿意上,我出钱帮着你们搞。”
那个年轻的举子眼珠一转:“乔兄,我看干脆就是你去好了。乔兄你一表人才,而那个蒋国基形容猥琐;乔兄你家产万贯,那个蒋国基是个连胙肉都舍不得吃的穷秀才;乔兄你胸怀锦绣,蒋国基腹内空空。乔兄啊,咱们这些读书人今后就仰仗你了,你就去报名参选吧。”
乔长庚端起酒杯,犹豫再三,终于一仰脖把酒灌了下去,大声说道:“去就去,怕什么?蒋国基的脑袋不是没有掉吗?那我还有什么好怕的。”说着,他掏出一块银子拍在了桌子上,大声地对酒桌上的人们说:“几位年兄,走,都跟我到巡抚衙门报名去!”
于是一行人来到了巡抚衙门,正遇上了彭冠英,彭冠英一听又来了一个报名参选的,十分高兴,便立即给乔长庚登了记,然后又对他讲了一通有关竞选的各类注意事项。乔长庚高高兴兴地回到了自己的府邸。
到了府里,乔长庚跟那两个清客相公在一起商量了一下,便学蒋国基的样子,也撰写了一份告示,印刷了几千份,在苏州全城到处张贴。然后,他就亲自出马,到全城各地去拉票竞选。要说他的气势可比蒋国基大多了,他有钱嘛,只见他的竞选队伍有十好几个人,前面有人鸣锣开道,后面有人散发传单,他坐在一副滑竿上,由两个人抬着走,在苏州的大街小巷转悠开了。他为什么要搞得像过去官老爷出门一样呢,因为他觉着自己已经起码是个候补官员了,应该有点官威嘛。
就这么忙活了两天,虽然苏州城里一片轰动,但是派人仔细一查访才知道,这两天效果不佳,老百姓都觉着这位老爷高高在上,让人难以亲近,而且那竞选告示上说的话空洞无物,没有什么对百姓的许诺。因此,大家还是大多支持蒋国基。
乔长庚这才醒悟到,这竞选真的不是一件好玩的事,必须全力对待才行。他和两个清客在一起研究,到底该怎么才能压倒蒋国基,经过研究,他认为,蒋国基的富人交税,穷人免税的方案虽然很有诱『惑』力,但是却把读书士子们都给得罪了。历朝历代的有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