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一十四章:棋逢对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一百一十四章:棋逢对手 (第3/3页)

。在彭冠英的调节下,乔、蒋二人勉强达成了协议:今后谁在大街上看到对方在竞选就绕着走,保证不再发生冲突。

    事后,彭冠英又就此事对我做了汇报。钱平就坐在一边听着,他听完之后,不禁叹息道:“真是有辱斯文,两个人都饱读诗书,而且又都有志于做民之父母,结果却当街殴斗,真是成何体统?我看应该将他们俩好好申饬一番才行。”

    我笑道:“守墨啊,这你可就说得不对了。咱们共和国的官员和大清国的同行可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咱们的官员是百姓的公仆,因此不需要什么官威,不需要在百姓面前摆架子。像他们这样当街厮打,虽然不雅,但也没什么,反而能让百姓觉得这些当官的都和自己一样,都是普普通通的平凡人,更容易产生亲近感。我看这样吧,干脆就让他们两个人当着百姓的面来一次舌辩,看看谁能把谁驳倒,把他们放在一起让老百姓挑选比较一下嘛。”

    彭冠英答应了,立即就去与这两个人联系,经过一番讨价还价,结果两个人定下来在九月十九那一天,在苏州城的关帝庙前的广场上进行论辩。随后,彭冠英就派人将告示贴了出去,告诉苏州城的百姓,两位知府候选人要进行辩论,欢迎大家前去观看。

    这一下苏州城又热闹了,在九月十九这一天,大家纷纷聚集到了关帝庙前,等着看这两个人“打擂台”。当时没有“辩论比赛”这种词汇,大家都称之为打擂台。

    却说蒋国基与乔长庚两个人都在家里经过了一番精心的修饰打扮,一齐来到了擂台之上,彭冠英主持这次辩论,他首先向着台下的苏州百姓分别把两人介绍了一番。每当他介绍一人时,台下不同的区域里就会响起热烈的欢呼声。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在蒋、乔二人的带动下,又有一些人鼓足了勇气到巡抚衙门那里去报名参选,但是彭冠英和傅雪莲告诉他们,报名时间已经截止了,现在不再接受报名,因此,本届苏州知府的候选人就是蒋乔二位。这样一来,一些有心参与政事的人就只好由自己参选改为分别支持这两个人。如今苏州的茶馆酒楼里,已经逐渐分成了“蒋党”和“乔党”,两派人士互不相让,彼此攻讦,如今来到这辩论赛场上,大家都想把对方的气势压下去,所以才会变得这样气氛热烈。

    彭冠英首先要两个人分别向大家阐述一下自己的执政纲领,蒋国基和乔长庚就分别站在台上扯着嗓子把自己用来竞选的那些内容对大家讲了一番。在他们讲话的时候,他们自己的人马都拼命鼓掌喝彩,而对方的人则是嘘声四起,一时间难分轩轾。他们两个人的竞选纲领大同小异,都是要给穷人免税,给富人加税,还要照顾鳏寡孤独残疾人,还都要兴办“义塾”,也就是公立学校,让全城的孩子不论贫富都能有机会读书。总之,他们的竞选纲领都是有利于大多数穷人,而要少数富人出血的,这便是普选带来的必然结果。

    这两个人的竞选纲领也有不同之处,主要不同的地方一是蒋国基主张苏州的市民不管有没有功名,只要富裕到一定程度,那就要交税;而乔长庚却认为凡是有功名的人都不应该交税,否则谁还肯读书上进啊?二是蒋国基认为凡是有帮手学徒的商贩就算有钱人,就应该交税;而乔长庚却认为有个帮手学徒也不能算有钱,有些要饭的还有徒弟呢。三是蒋国基认为除去正税以外的一切捐税都应该统统废除;而乔长庚认为大部分应该废除,而个别的捐税实在是废不得。

    就这样,两个人主要围绕着这三个问题开始唇枪舌剑地争辩开来了。只听得蒋国基说道:“我没说过凡是读书人都要交税,我只是说有钱的读书人应该交税。大家看看前清那时候,很多有钱人纳一个监生,或是捐一个候补道台,就立刻不交税了,这能行吗?照这样下去,最后交税的还会都是些穷人。”

    乔长庚说:“纳捐来的功名当然不能算,我说的是那些寒窗苦读的真正士子。他考个功名多不容易啊?考下来功名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有点益处?要是连免钱粮这一条都做不到,那读书还有个屁用?还不如大家都去种田呢。要是没人读书了,这天下由谁来治理呀?大家都不识字,怎么治理天下?”

    台下有几个书生模样的人大喊大叫地说:“蒋秀才,你也是读过诗书的人,怎么过了河就拆桥啊?你是不是因为考不上举人就对读书人有仇啊?你要是让读书人纳粮,那我们说什么也不投你的票……”

    彭冠英急忙站了出来:“台下的人都静一静,现在没到你们说话的时候,等他俩讲完了,会让你们到台上来发问的。现在不许说话,不许说话……”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