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民主的效率 (第1/3页)
我的面前站着彭冠英,他是来向我汇报苏杭一带民主选举的情况的。他对我说道:“如今,苏杭附近的各州县都已经选举完毕,所有的知府知县都是老百姓的票选产生的。而且,各州县的议会也都选举产生了,咱们预定的计划已经完成。”
我问道:“选举之后,各地『政府』的运转情况怎么样?”
彭冠英说:“不好,普遍运转艰难。议会和知府知县们之间互相拆台的现象非常多,结果搞得什么事都干不了。现在最严重的问题是,很多府县无法完成税赋的征收,如今很多百姓都要求减税,少交税,差役们下去收税的时候,很多百姓都推诿说家里没钱,交不了税。过去如果百姓不交税,官府的差役就会抓人、抢东西,但是如今有了法律约束,差役们不敢随便抓人,必须走法律程序才行,结果闹得税收特别艰难,今年的税收能否足额完成是很成疑问的。”
我点了点头:“就是一双新鞋穿在脚上,还要走两天才能适应呢,更何况是一种新的制度呢。新的制度一点问题都没有是不可能的,只能靠我们慢慢来调整、适应,让老百姓也慢慢地养成习惯。这件事,我会过问的,对了,冠英啊,上海那边的情况怎么样?”
自从英国的使节走了之后,没等两国『政府』正式批准条约生效,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商船就不客气地来到了上海,要求进行贸易。我考虑到现在开放贸易也很好,起码可以让苏杭等地的工商业多一个销路,于是便同意开埠和英国人进行贸易。彭冠英对我说:“非常不错,现在已经有十多条船来靠岸了,苏杭一带的商家都轰动了,大家都拼命地把自己家的货物往上海运,想要发笔洋财。那里的秩序也不错,英国人非常老实,让交多少税就交多少税,从来都不还价。”
我笑了:“他们的利润高达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当然不会在意这一点税金。冠英啊,我有件事想和你商议一下。”说着,我站了起来,倒背着手在屋子里徘徊了两圈,对他说道:“你是知道的,我对于和英国人建立联系非常重视,为什么重视呢?就是为了得到他们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思想理念。如今英国的使节已经走了,我思来想去,觉得要是等他们慢腾腾的回来,实在是太久了,因此,我想派个人到他们那里去。一来,向英国人转达咱们的诚意;二来嘛,我想让这个人多多了解英国,了解世界,了解世界上最新的文明成就。冠英啊,我想了很久,这个人非你莫属啊。”
彭冠英的脸上现出了意外的神『色』:“总统,我……”
我说道:“冠英啊,你辛苦一趟吧,就搭东印度公司的船去英国。我给你一份国书,到了那里,你把国书转交给英国『政府』的首相,同时转达咱们对于英国的要求。然后,你再在那里好好考察一番,看看英国到底是个什么样子,看看他们的最新科技成就。然后,你再回来,我在这里等着你。”
彭冠英凝视着我,点了点头:“总统,你放心,我一定尽快赶回来,我会把英国人的洋枪洋炮给你带回来的。”
我拍着他的肩头,用充满期许的眼光看着他,说道:“冠英,拜托你了。”
彭冠英说:“总统,还有一件事,我一直都没有对你说过,其实……其实我是喜欢傅雪莲的,但是她……她不喜欢我,她喜欢的……是总统你。总统,你让她到杨天保那里是不会让她高兴,结果只会让她和杨天保都很痛苦,所以,你……你还是让雪莲回到你这里来吧。”
我微笑着点了点头:“好,这件事我会考虑的。冠英,一路多多保重。”
彭冠英走了,没多久,钱平来找我了,他对我说:“总统,如今苏杭等地的税收收缴十分迟缓。那些民选的官员都怕得罪百姓,谁也不敢使用严厉的手段,这样下去可怎么得了?咱们这么多的军队吃什么喝什么呀?这件事必须解决。”
我点点头说:“是的,必须解决,我先给各府县的官员们去一封信催一催他们,要他们限期完成征税的任务。如果还不行,咱们再想办法。”
于是,一封封由我亲笔签署的信件飞快地被传递到了苏杭各地的府县衙门之中。
却说此时苏州知府蒋国基正在焦头烂额,他做梦也没有想到当一个民选的知府居然会如此的艰难、如此的狼狈。自从当上知府之后,高兴劲没有持续几天,麻烦事就接踵而至。因为有了议会了,当初选举知府的时候,很多有能力有水平的人都没敢尝试,结果让蒋国基钻了个空子,当上了知府,到了选举议会的时候,这些人都明白过味来了,于是,一个个争先恐后地竞选议员。乔长庚落选知府后,也竞选议员成功,还被大家推举为议长。这下子,他就在议会里带头和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