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洪亮吉来访 (第2/3页)
年才能知其全貌吗?”
我说:“那当然,西洋各国的学说分很多学科,有数学、物理、化学、地理学等等,还有文学、哲学、艺术等门类,更有许多大德高贤,每人都有一套自成体系的学说。可不像咱们中国半部论语治天下,只要读懂了那几本四书五经就可以了。”
洪亮吉点点头:“原来如此,既是如此,洪某只好自叹无缘了。龙总统,本官此次受当今皇上的差遣,到这里来与龙总统商议,看看有没有止兵息戈之法,能让天下的黎民少受些兵燹之灾,这也是皇上的宽厚仁爱之心啊。”
对于我来说,如果能暂时休兵议和也是很不错的,这样可以使我有时间整顿内部,更重要的是能够等到英国的军火到达,因此,我是乐于和谈的。不过谈判本身是一门艺术,是不能随便对待的,最基本的常识就是要尽力隐藏自己的底牌,不能让对方探知自己的底细。因此,我微微一笑说道:“宽厚仁爱?当初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的时候,怎么没听说满清的皇帝有什么宽厚仁爱呀?我看要是不把他打疼了,他是不会知道什么是仁爱的。”
对于洪亮吉来说,短短的几天时间,他已经对战争的全面局势有了重新的看法,当他来南京之前,他认为清廷处于全面被动的局面,急需获得喘息之机,因此非常需要和谈;但是现在他知道了共和国内部出现了动『乱』,第一号人物与第二号人物之间发生了火拼,这样一来,共和国自己的实力一定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尽管现在对方用轻描淡写的态度谈及此事,好像这场『乱』子对于共和国没有什么不利的影响似的,但洪亮吉确信,共和军一定会因此而深受打击,一大批属于夏震山派系的人都将被清洗,短时间内无法恢复从前的战斗力。因此,现在对于清廷来说,和谈变得不再需要,反而需要尽快地发动进攻,以便打共和国一个措手不及。洪亮吉这次来到南京的目的,也从寻求和谈变成了探听虚实,所以他不再追求和谈了,只不过面子上的话还要讲一讲。他对我说道:“龙总统就不要说笑了,古来兵者为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不打仗总是好的。不知龙总统是否愿意听我几句良言啊?”
我说:“洪大人尽管直言无妨。”
洪亮吉说:“龙总统,我大清立国已有二百余年,根基牢固,二百余年来不知有多少强敌与大清对峙,结果最后都纷纷败北。别的不说,就说以前的大明王朝,据有全国十三省之地,数千万百姓,结果还是不敌十余万满洲八旗,龙总统自认为比起当年的大明如何?因此,与大清长期对垒下去,是绝无胜机的。我劝龙总统还是不要执『迷』,回头是岸方为正途。以龙总统之才如能归顺朝廷,我想公侯将相还不是如探囊取物一般?愿龙总统深思啊。”
我笑了:“洪大人,你这不是来和谈,是来劝降的。如此说来,我倒想请你给嘉庆皇帝带过去几句话。在地球的另一边,有两个西洋强国,一名英吉利,一名法兰西。这两个国家过去都和咱们一样都是君主专制的政体,但是英国的国王识大体、知时务,主动交出了自己的权利,推行君主立宪政体,结果如今的英国王室依旧能享受尊荣,王位世代永传;而法国的国王就不然,他面对人民的要求蛮横凶暴,唯知以力服众,结果被起义的人民所推翻,不仅宗庙倾圮,而且连他自己和老婆一起都被送上断头台。这两件事说明,历史大『潮』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凡是逆历史『潮』流而动的人是没有好下场的。嘉庆帝如果能顺应历史『潮』流,主动交出手中的权力,那么他还可以保住他爱新觉罗家族的香火永传,可以平平安安地做一个与众生平等的国民,否则的话只怕是欲求前明庄烈帝煤山之事而不可得矣!”
洪亮吉听了我的话,脸上丝毫不见恚『色』,依旧满是微笑地说道:“龙总统,既然对下官所提的条件不满意,不妨开诚布公地将你心中的想法说出来。”
我心中暗想:“如果不来个狮子大开口,就会被他探去我的底。”于是我说道:“自古长城以内就是汉家的天下,如果嘉庆帝还想继续当皇帝的话,那就请他退出关外,回到沈阳,到他祖宗发祥的地方去好了。”
洪亮吉笑了:“龙总统,你们共和军所据之地不过是江南数省而已,如今却要朝廷将关内十八省拱手相送,这未免有些太无诚意了吧?”
我说:“那你们想怎样?想与我划江而治吗?那我如何对得起黄河一带的无数百姓?让他们继续忍受腥膻,那就是我的失职啊。”
洪亮吉非常想通过这种假谈判来测试出共和国目前真实实力还有多少,他见我始终是口出狂言,心中就不由得一直在犯嘀咕:“这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