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洋枪洋炮 (第1/3页)
当我们的共和军在厉兵秣马之时,唐宗周也没有闲着,也在一直筹备着新的攻势。
洪亮吉回到了北京之后,把唐宗周要求征收厘金的事正式上奏嘉庆,同时唐宗周自己的奏折也递了上来,这一下登时在朝中引起了轩然大波。朝臣们纷纷进行抨击,说什么的都有,总之大家都一致表示反对。
嘉庆也感到非常恼火,他感到这个唐宗周好像在拿着一根胡萝卜逗他这个傻驴,每当他好像能把胡萝卜咬到嘴里的时候,唐宗周就忽地将胡萝卜拿走了。嘉庆不止一次地看到了彻底胜利的曙光,但随即天光就又暗淡了下来。如此三番五次地反复,到底要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
不过,思来想去,嘉庆觉得还是得答应唐宗周,因为已经打到这个份儿上了,忠孝军毕竟已经占领芜湖了,距离南京就是一步之遥,二十四拜都拜了,也不能差这最后一哆嗦啊?于是嘉庆咬着牙答应了唐宗周,同时为了表示自己的宽宏大量,他把厘金的征收期限定为三年。他心里明白,定三年也好,定十年也罢,这厘金肯定是要千秋万代地收下去了,最起码也要与大清国同寿,因此,何不做个顺水人情呢?
唐宗周得到了嘉庆的允许,就派人在江南各处河道设置关卡,征收厘金。当时收取这类通行费,也没有什么票据之类的东西进行限制,都是采取承包制,规定你每年必须上缴多少银两,如果有多出来的,那就便宜你了。因此,收厘金的官兵们劲头都很足,都盼着能发一笔横财。唐宗周虽然为人清廉,但是对此也只能睁一眼闭一眼,任由自己的部下去胡作非为,至于江南老百姓的怨声载道,他也只能当作没听见了。
有了厘金的收入,唐宗周的底气就足了,他将江南各省的团练都组织在一起,编成了将近四十万大军。经过差不多一年的准备,这四十万大军终于变成了一支富有战斗力的强大武装,唐宗周又一次向着南京发起了进攻。
在这一年里,唐宗周一直都在密切地观察南京的动向。他派了很多的间谍,在共和国内部进行刺探,根据他得到的情报:那如山如海般庞大的义勇军在战斗结束后,就都解散回家了,并没有变成常备军。龙汉青只是像从前那样从民间选拔招募新军,补充战斗的损失,共和军的人数还是像从前一样大概只有十来万人。
唐宗周听到这些消息非常高兴,他认为再次攻打南京是有胜利的把握的。他也听到了一些有洋人给龙汉青送来洋枪洋炮的消息,但是他并没有在意,他以为所谓洋枪洋炮也不会比土枪土炮强出多少,他自己的军队里已经有了五六万支鸟枪、抬枪,有了上千门大炮,他认为这已经足以压倒龙汉青的所谓洋枪洋炮了。因此,他信心十足地下达了进攻的命令,四十万大军集中成一股巨大的洪流,向着南京滚滚冲去。
唐宗周把这支庞大的军队分成了三部分,前部十万余人由罗清皋指挥,后面是方佩纶指挥的另外十万人马,最后将近二十万大军由唐宗周亲自带领,三支大军彼此相距大约二十几里地的距离,充分地防止了共和军采用拿手的穿『插』战术,可以一路平推到南京城下。
罗清皋指挥着前部十万大军最先出发,当他来到采石矶附近时,前面的侦察兵回来向他报告,共和军已经出城来迎击了,人数大约两万人左右。
罗清皋一听不禁莞尔:“区区两万人就敢与我的十万大军野战,真是失心疯了。这是谁指挥的,是萧天云吗?我看他是不想活了。”随即,他对部下命令道:“快点前进,争取晚饭前把萧天云打垮。”
十万大军一路向前,很快就发现了在一处高地上,共和军正严阵以待。罗清皋用望远镜仔细一看,发现他们真的也就是两万人左右,不由得轻蔑地哼了一声,对部下说:“你们从两翼包抄过去,听我的号令咱们三面夹击,一举吃掉他们。”
他的部下立刻行动,忠孝军呈月牙状向着山坡上的共和军步步『逼』近,很快就来到了他们可以发起攻击的位置。罗清皋看了一下自己的人马都已经到位了,便想下令发起进攻,但是就在这时,忽然他看到在共和军的阵地上冒出了朵朵白烟,就像春天里盛开的玉兰花一样,很快就布满了他们的阵地。随即空中就传来了炮弹的呼啸声,紧接着一颗颗炮弹就在忠孝军的阵中炸开了,伴随着一声声的轰响,忠孝军的士兵血肉横飞,死伤一片。
原来,这是共和军装备的英制六磅野战加农炮开火了。这种火炮的『射』程有两千多米,而此时忠孝军距离共和军的位置只有一千米左右,正好成了加农炮的活靶子。
罗清皋和他的部下当时就懵了。他们没见过野战炮,当时的中国没有野战炮,在野外进行作战,只有抬枪鸟枪可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