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五十八章:彻底灭亡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百五十八章:彻底灭亡 (第1/3页)

    嘉庆听了松筠给他禀报的有关洪亮吉的带来的口信,他不禁犹豫了起来,到底应该不应该投降,这让他大为踌躇。打下去吧,实在是没有什么指望,这盛京肯定是守不住,只能逃走,可是逃到哪里去?逃到吉林?逃到齐齐哈尔?还是逃到宁古塔?那都是苦寒蛮荒之地,逃到那种地方,连活下去都成问题,能不能熬过那可怕的冬天都是未知的。总而言之,那也是死路一条。

    但是投降能行吗?龙汉青开出的条件就是让自己做一个平民,自己能去做平民吗?自己从降生到人间,就没和别人平等过,要么是别人给他下跪,要么是他给别人下跪,现在要他和那些做过自己的奴才的人彼此平等交往,大家称兄道弟呼朋唤友地在一起相聚,那种情景真是他不敢想象的。再说了,想当年大清的列祖列宗是多么的威风、多么的雄壮,现在自己作为他们的子孙在强敌面前乖乖地投降了,这让后人会怎么看待自己?自己在史书上岂不是要像秦王子婴、陈后主、李后主那样被后人耻笑吗?

    想到这些嘉庆终于下定了决心,绝不投降,一定不能给列祖列宗抹黑,不能对不起爱新觉罗这个姓氏。于是,他对松筠说:“你去告诉洪亮吉,朕绝不会做那种肉袒面缚、当街请罪的事。如今唯有背城一战,一死而已!”

    松筠将嘉庆的答复去对洪亮吉说了,洪亮吉叹了口气:“唉,皇上还是勘不破这名缰利锁啊,这副身段就是放不下来。如果硬是要打,你们怎么个打法呀?这沈阳肯定要丢,再向北逃,别人好说,那些后妃们如何能捱过那寒冬啊。”

    松筠叹了口气,对洪亮吉说:“稚公还是请回去吧,你已经算是尽到心意了。我是大清的奴才,只能是与大清共存亡了。”

    洪亮吉叹息着辞别了松筠,离开了沈阳。这一边共和军的攻势极为猛烈,他们很快就攻占了锦州,随即沿着台安、辽中一线向着沈阳『逼』近。八旗军溃不成军,根本就无法进行有效的抵抗,沈阳是肯定守不住的。

    嘉庆只好再次“北狩”,他带着自己的皇子、后妃和一些王公大臣,来到北陵哭祭,辞别自己的祖宗。他的心里很清楚,自己已经没有可能再回来了,这一去就是永诀,因此他哭得特别伤心。

    清廷的残余人马离开了沈阳向北逃窜。当时在东北地区沈阳之北,人口比较多的地方就是今天的吉林市,以及齐齐哈尔市这两个地方。当时哈尔滨只是一个小渔村,长春也只不过是个驿站,只有吉林和齐齐哈尔相对来说大一点,分别是宁古塔将军和黑龙江将军的驻地,但是人口也各自只有三五万人而已。

    嘉庆一行人先来到了吉林,人困马乏,几乎坚持不住了,大体上清点了一下人数,男女老幼全算上也不过万把人,而吉林这里全算上也只有不到三万的人口,另外还有上万名流放的刑徒。这里本来有素以善战著称的吉林马队,但是马队的主力已经在关内被歼灭,这里剩下的只是老弱残兵,并没有什么战斗力。

    嘉庆他们来到吉林之后,登时陷入困窘之中。这里没有多少像样的房舍,新任宁古塔将军庆升把自己的将军府让给了嘉庆做皇宫,而这个将军府也没有多少房屋,根本就不够后宫的后妃、宫女、太监们居住,很多妃嫔都只能挤在一间屋子睡觉,很多王公贵族和大臣们就更惨了,他们没处可去,很多王公大臣都不得不住在了满是臭虫的简陋兵营里。如今已是春天,倒还好说一点,如果到了冬季,那样四面透风的屋子会变成何等模样简直不敢让人想象。

    更要命的是粮食问题。当时吉林的土地基本没有被开垦,当地驻军的粮食只是靠沈阳那边运送,现在已经不可能了。宁古塔将军庆升只好迫令本地的上万名刑徒去捕鱼打猎,把捕猎到的鱼虾鸟兽供给宫里的人享用。由于人手不足,缺乏奴仆,很多大臣们都只好自己做饭、洗衣、收拾屋子,有些大臣从小就四体不勤,不会干活,结果现在闹得蓬头垢面,狼狈不堪。

    吉林这里当然也不安全,东北平原一马平川,根本就无险可守,共和军如果进攻过来,这里也难以抵御。嘉庆和众位大臣商议之后,决定只能在这里暂住,同时打造一些船只,乘着没有封冻的季节,尽快乘船沿着松花江、嫩江转移到齐齐哈尔去。

    于是,宁古塔将军庆升又命令那些刑徒们伐木造船。吉林这个地方从清廷入关开始就是流放犯人的处所,所谓宁古塔指的就是吉林包括乌苏里江东岸的一些地方。这里气候苦寒,生存条件恶劣,更兼还有凶恶的满洲蒙古骑兵,因此在清朝一提起“发往宁古塔与披甲人为奴”,立刻就会让人谈虎『色』变,不寒而栗。有些读书人或是『妇』女被判流放宁古塔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