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纵横捭阖 (第1/3页)
陈世杰字斟句酌地说道:“我们中国一向是土耳其的朋友,我们是愿意向你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的。您是知道的,俄国与我国之间有着世界上最长的边界线,而俄国并不是一个友善的邻居,我们时时刻刻都会感受到他们的威胁。我想在应对俄国的威胁方面,我们两国是可以彼此之间为对方做点什么。”
拉希德巴夏的脸上现出了一丝红晕,但他依旧镇静地说道:“我对于您的说法完全赞同,我们确实可以做些事情。我想,如果能够有一个条约来明确地规定一下的话,那会非常便利而且完美。”
然而,陈世杰并没有得到与土耳其签订条约的授权,赵强外长反复地嘱咐过他:中国不会与土耳其签订条约,中国不能因为土耳其而束缚住自己的手脚,但是可以明确地表示出兵的意图。因此,陈世杰说道:“现在的情况还不适合签订一个条约,不过,我可以很明确对您说,如果土耳其受到了来自俄国的攻击,那么你们是可以期待中国的帮助的。”
拉希德巴夏的脸『色』又黯淡了下去,他说道:“您是否可以对我明确地讲一讲‘帮助’的含义呢?我想这对于我们两国都很重要。”
陈世杰沉『吟』了一下说:“我想这要取决于俄国进攻的程度,还有英法两国的态度,特别是后一点。如果英法能够与我们协调行动,那么一切都将变得非常完美,我们将会加入你们的阵营。”
拉希德巴夏说:“英法现在已经是我们的亲密朋友了,他们绝对不会对于俄国的行为无动于衷。我想这一点,你们没有必要忧虑。”
陈世杰的心里很清楚,英法与土耳其也没有签订什么条约协定,一切的许诺还都仅限于口头上。十九世纪的外交与一百年后截然不同,那时候没有录音,没有录像,如果仅仅是嘴上说说,那么将毫无证据,随时都可以改变,因此,那时候的外交官们特别重视条约,一旦外交上有了一点成果,那么立刻就会要求对方写成协议来签署。而且那个时候外交官的权力也非常大,由于没有电报来和本国保持联系,所以很多事情都可以由外交官来拍板,有很多著名的条约都是外交官自作主张的结果。
不过,陈世杰已经明确被告知他不能和对方签订任何条约,所以他也就没这个权力了,他笑着对拉希德巴夏说:“我们这个使团在访问过贵国之后,就会到英法去访问,我们将会与英法讨论这个问题,彼此协调立场,请放心,我们一定会保证与你们站在一起的。”
拉希德巴夏的脸上掠过了一丝不快的神情,他作为一个老资格的外交家,深知一切口头承诺都是浮云。英法并没有做好与俄国打仗的准备,中国则要看英法的举动来行事,因此,土耳其所面临的危险丝毫也没有减弱。
这一次会谈就这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