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 美元经济 (第2/3页)
后,来自全球接近三百万个的订单让易宁感到必须寻找更多的代理工厂,于是他跟道格拉斯代表的丹士利银行的董事局商讨购下了位于瑞士的一家经营不善的制表公司。
同年,易宁在参加全球葡萄酒产业博览会的时候,临时起兴买下了一座位于法国的酒庄,用于艾德企业的酒水供应。同时在该酒庄,珍藏了数万瓶极其的稀有的葡萄酒品牌。
回到公司后,易宁出席了新一轮的艾德企业董事会,他望着其中许多的新面孔,心里不由感慨,经过了几年的努力,董事会的主要成员几乎换了个遍,他可以骄傲地宣布这里每一个董事成员都是在各个领域的杰出存在。
他们或是易宁利用股份引进,或是自己大胆购进艾德企业的股票成为董事,也有易宁股份奖励的技术创意人才,那些都是自己在研发部的下属。
总之,如今的艾德企业已经是龙虎同在,他再不需要担心因为人才稀少而终日奔波在各个岗位了。想到他自己,易宁本身对艾德企业的持股已经达到了百分之二十四,已经算是第一大股东了。
一年前,丹士利做出决策,在拥有对于艾德企业信息服务部的支配权的情况下,减少了对于艾德企业近百分之十五的股份。
在丹士利董事会上,易宁的股份也达到了百分之三。可以在每次丹士利银行召开董事会的时候,他能够找长桌上找到自己的位子。
在董事会上,易宁做了简短的报告,但是里面的内容都是欣喜可人:
“据事务部发来最新的统计报告,‘银河1’依然热卖着,而推出的‘银河2’已经接到了三百四十一万两千八百四十的一般订单,而用于特殊场合的订单大约有五十万,这应该是一个令人欣喜的结果。
而《美元经济》预计今年的发行量会超过八十万册,虽然发行量没有商业周刊、金融时报多,但是我们的发行范围没有全球那么大,所以作为董事长,我认为这是个可以肯定的数据”
三天后,易宁对外宣布:艾德企业正式更名为艾德集团。用以表示艾德集团正式成为易宁绝对控股的公司。
“这是一个奇迹,一个在危机与机遇中诞生的奇迹。”时代周刊在年度企业纵览的时候,用了这样一句话总结了易宁在几年间的杰出工作。
“咚、咚”
“请进!”
易宁坐在案前,没有抬头说道。
“先生,这是这个季度的财务报表,如果您没有意见的话,我会把它送到董事局。”
进来的是一个年轻的女孩儿,她是易宁在这边的唐人街认识的。当时是个风雨交加的晚上,易宁忘了拿落在车里的雨伞,没想到遇到了同时没有伞的女孩儿,两个人苦笑着在雨里跑着。
后来易宁在秘书的申请名单里看到了她,就特别注意了她:耶鲁大学刚刚毕业,没有任何的独立工作经验。
不过在履历中她对艾德集团的未来走向分析赢得了易宁给她的面试机会,后来助手把她带进来的时候,易宁才发现这个刚过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