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九大节度使聚京师 (第2/3页)
。
土地兼并风行。“王公百官及豪富之家。比置庄田。恣行兼并。莫惧章程”。以至“黎失业。户口雕零。忍弃榆。转徙他土”。均田制破坏。大量农民失去土地成为流民。加之。大唐统治阶层整天过着纵情声色的生活。任意挥霍。宫中专为贵妃院织锦刺绣的工匠就达七百人。武惠妃一人每年脂粉钱就上百万。王侯家里。“甲第洞开。僭拟官掖。车马仆御。照耀京邑。递相夸尚。每构一堂。费千万计”。而黎民百姓。则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如此。带来的直接后果是朝廷税赋大大降低。唐初承隋末之乱。唐太宗励精图治。鼓励农桑。社会经济空前繁荣。赋简徭轻。这段时间里。经济逐步上升。户口逐年增加。社会经济的繁荣。带来了财政的充裕。岁收租、钱二百余万贯。粟一千九百八十余万石;庸调绢七百四十万匹。万余屯。布一千零三十五万端。可这些赋税数目到了开元末期。已经锐减为不足贞观后期地7成。而用于皇室和享乐方面的支出又大大增加。户部划拨下去的军费当然是逐年降低。
所以。大唐这九大节度使分成几个阵营依附着有实力的皇子。皇子需要节度使的加盟为其夺权增强砝码。而这些独霸一方地节度使则需要皇子源源不断的财力支持。括兵、练兵、装备等等。这些都需要大笔大笔的钱粮。可是仅仅依靠户部划拨地那些军费。远远不够维持一镇军务的正常运转。万般无奈之下。各镇节度使就为了钱选择跟皇子“合作”。
而这。也正是寿王李瑁、庆王李琮以及前太子李瑛。背后都有大唐大商贾的支持的原因。皇子也没有钱。他们的钱来自于商贾的“捐赠”。有了钱暗中支援各镇节度使。才得到他们的“效忠”。
目前地状况下。李瑁实力最强。因为他地背后是蜀中的大商贾诸葛家。同时还有几个资产丰厚地商贾世家归附。而庆王则就不成了。庆王最大的倚仗是剑南道的鲜于仲通。可鲜于仲通已经身死。他的全部产业身家财富都被皇帝赐给了李宜。
失去了鲜于仲通财力支持的庆王。如何跟我来争斗?李。他预计前太子李瑛属下的那三个节度使、甚至是李琮手下的那三个节度使。都有可能在今年这个时候投向自己。
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今日来拜访的。仍旧是他的三个嫡系。多一个都没有。李瑁越想越气。狠狠地咬紧了牙关。面色阴沉下来。直到章仇兼琼三人穿过寿王府的悠长回廊。向花厅走来。他才定了定神。换上了一副温和的笑容。亲自迎了上去。
而就在这个时候。在长安城里的另外一座亲王府邸。笑吟吟地李琮正亲自冒着大雪将5个面色凛然全身上下微微带出一丝杀气的节度使送出大门。
令李琮意外的是。今儿个一大早。竟然来了6个节度使。一番宴饮之后。虽然有些话没有明说。但宾主其实都知道。这是一场投靠归附的宴会。吃了这场酒之后。这六人就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