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七章 八公先生 (第1/3页)
“说起八公先生,还真是个传奇一般的人物。天启年间,阉党势大,魏忠贤权倾朝野,八公先生却不畏强权,敢于直谏,最后被阉党打击罢官。崇祯年间,先帝启用,颇受重用,也是敢于直谏,到了太子少保文渊阁大学士,今年三月间,与崇祯皇帝一番争吵,帝不纳其言,八公先生引罪去位。”
这有什么奇怪的?敢于谏言的人多了,不会就这么点能耐吧。不过有这样的人也算难得,现在充斥朝野的都是一帮什么官?阿谀奉承、争权夺利,一群废物。朱慈煃耐心的听赵彦杰说下去,他知道,赵彦杰这厮就这毛病,滔滔不绝…………
“王爷可知道八公先生当年做过什么?当年他提出制止占取民田,鼓励垦荒,加强地方,防止天灾,安民四境这些适宜的条陈,可惜阻力太大,没有实施下去。而更让人津津乐道的是,今年他与兵部尚书杨嗣昌的一场争论。当时杨嗣昌提出增兵十二万,增饷二百八十万两,其措饷之策有四:论因粮、溢地、事例、驿递。
因粮,是因旧额之粮,量为加派,亩输粮六合,石折银八钱,伤地不与,岁得银百九十二万九千有奇;所谓溢地,就是民间土田溢原额者,核实输赋,岁得银四十万止;所谓驿递,就是前此邮驿裁省之银,以二十万充饷。这些不体恤民艰,无限度进行搜刮,横征暴敛的病民之术,更是对天下雪上加霜的策略。这天下最终还是灭亡在百姓的反抗之上了,唉…………若先皇纳八公先生之策,何有今日哉。”
顿了一下,赵彦杰继续说到:“杨嗣昌一上此书,八公先生立即指斥其缺失之处,并提出应对,可惜却未被先皇重视。”
朱慈煃打断他:“他有什么能耐?”
“呃,八公先生秉性耿直,忠直纯良,重农事,善理财治兵,文武皆备,乃经世治国之大才也。”
有点意思了,这家伙真这么有本事吗?那倒也不枉自己去拉拢他一下,只是人家会为自己效力吗?
赵彦杰似乎看出了朱慈煃的担心,也说到:“王爷不必太过担心,当今圣上召八公先生入阁为大学生,八公先生却没有答应,只是羁留南京,准备回泉州老家。王爷可与其一起回福建,路上交接,以王爷的身份,八公先生自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