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四十三章 犹豫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四十三章 犹豫 (第1/3页)

“奈天,你最近与林老大人可有联系?”

    “没有,自从得到先帝去世的消息之后,老大人就一直闭门在家,不问时事。”

    看来这林老头还很重情啊,当然这样的人很好:“你去请他来一趟。”

    “来福州?”

    “还有八公先生,也去试试吧。”

    “明白了,正好还要去泉州一趟。殿下还有什么吩咐?”

    朱慈煃摇摇头,自己手下的人还是太少了,至少是能放心使用的人太少了。这是自己的弱项啊,现有的人手是用的团团转,恨不得一个顶三个用,典型的是把女人当男人用、把男人当牲口用了。可问题的关键在于自己没名义,大头兵倒是好说,一招一大把,只要出钱出粮,要多少有多少,可有知识有见识的人太少了,这个时代的教育制度还真是落后啊。

    若不是因为这落后的教育制度,读书人又那里来的这么崇高的地位?又那里轮得到复社那帮人兴风作浪?自己是不是该兴办教育了?这个问题开始困扰朱慈煃了,难,很难。先不说现在的教育方式在朱慈煃看来落后无比,就算现在开始兴办教育那也要好几年以后才能有所收获,可现在他等不起啊。

    同时,自己要兴建造船厂、兴建火器局、招募人员、养军队发装备等等,那一项不是吃钱的无底洞?自己的老底子都快掏空了,拨不出钱来搞什么教育啊?就算有钱,自己办起了学校,又有多少人来就学的?自己势必不会办那种读四书五经做八股文的学校,如此一来,会有多少人来读书?这个时代读书为了什么?为了做官,自己不教授做官的本事,谁来?

    想到这里,朱慈煃对古代人也是非常之敬佩。为什么中国早在秦朝就进入封建社会,而封建社会持续了一千九百年而没有进入其他社会形态呢?就是因为科举。

    西方世界因为愚昧落后,所以在那里,是贵族就永远是贵族,是平民就永远是平民,基本没有没有晋升的可能性,只能一辈子为贵族当牛做马。正因为这样的关系,绝望的平民在饱经很久的压迫之后,才喊出‘要自由,要平等’的口号,而出现新的社会形态。

    可这一问题在中国就没有了,因为有科举。要知道,在同时代的西方,平民根本没有受教育的权力,他想做官也不可能。而在大明,只要家庭合适的都会让孩子去读书,去赶考。因为一旦考上了,就从平民跃升到贵族阶层了。在有一线希望与无数例子在的情况下,淳朴的百姓们就没有喊出‘要自由,要平等’的口号,而顺从的接受着改朝换代的结果。

    仅仅是一线希望,有和没有就造就了两个社会形态。在这一点上,无疑是中国的统治者高明出很多。在稳固统治的同时也发现更多的人才。

    而朱慈煃也仔细研究过现在的情况,他认为,大明完全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