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八章 论势 (第3/3页)
是指出方向,其余的事情由下属去完善。
至于陈子壮,在监视了一段时间没有发现异常之后,朱慈煃决定给他个差事,派人盯着就是了,也该让他发挥点作用了。因为从长沙移民过来的人到福州了。陆陆续续到达了三万多人,比当初从长沙出发的两万人多了一半,都是从北方逃到南京的。不服从满清统治的人多了,可这些人朝廷没有管,却便宜了朱慈煃。
在南京的赵彦杰知道后,立即派出大量的人手去这些逃难者中去宣传。很多人选择了相信,反正都是逃难,逃到那里不是逃?而有一个藩王的名头在,这些大官总不会骗自己一个逃难的吧。骗他们什么?他们已经一无所有了。
这收留的人数越来越多,让赵彦杰颇为头痛。这数万人的吃喝拉撒可是让他头大坏了,幸好王府在江南收粮的队伍他可以紧急调用。要不然这么多人还真不好养活。总算朱慈煃那边派人来的快,将一部分人接了过来,要不然赵彦杰都忙的没时间睡觉了。
得知这个消息之后,朱慈煃立即通知赵彦杰,只要有逃难的,全部收容。吃喝管够,只管给他送过来。这一个个人在朱慈煃眼中都是宝啊。现在逃难下来的人虽然不多,可是忧心人口问题的朱慈煃却本着‘苍蝇小了也是肉’的原则,全部接收。他相信,以后逃入南方的人会越来越多。因为现在满清人的作为还在大明百姓的容忍范围之内,可等到‘剃发易服’令一出,反抗的,逃难的都会出现一个高风,那么先把自己的名声打出去,对以后必然有利。
在朝廷之上,赵彦杰也禀报了弘光皇帝。这位也是龙颜大悦,他正麻烦这些流民呢,安排他们又要花自己的工夫,他忙着呢。现在有人做,更好。在大朝之上,更是嘉奖吉王公忠体国,为国分忧。特赐白银一千两,绸缎三千匹,以示嘉奖。
这么好的机会,朱慈煃的人怎么会放过?吉王在福建招抚流民的消息也在快速传播。让许多在路上的流民心动,虽然他们不知道福州在什么地方(别惊讶,明代时,一辈子没去过别的县城的人是大有人在,更别说跨省了。)可有了希望,那就再好不过了。
而对于朱慈煃的这个举动,陈子壮却是很支持。在他看来,这些逃难来的人,都是不服从女真人统治的人,都是忠于大明的子民,他要将他们照顾好。也干的很是卖力,不得不说,这位前礼部右侍郎干的也是有声有色,在安置流民上是一把好手。有了充足的物资土地做保障,这数万流民在他手上却好像几百人一样,安顿的是妥妥当当。
这批移民之中,匠户不在少数,一下子让朱慈煃开办的福州火器局解决了人员不足的情况。有了人手,那就什么都好办了,福州城扩大了,人口多了,更加繁华了。朝廷派来的福州知府,根本就是他朱慈煃的人,完全跟着他走了。福州的一切似乎都开始走上了正轨,而这个时候,赵彦杰也按照他的意思,办起了一件大事,上书请开市舶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