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三章 弘光朝巨案 (第3/3页)
冒充名人行骗的?可就这点屁事就能搅动的朝廷不安,朝野哗然,真是让人好笑。
其实这三个案件为什么会影响这么大,赵彦杰在密信中也给朱慈煃分析过了,这位爷见不上朱慈煃的面,发挥不了他那唠叨的本色,可在书信上继续发挥,洋洋洒洒的一大篇,虽然啰嗦,倒也将事情分析了透彻。
根据赵彦杰的分析,这三个事件的背后,都有着复社的影子。三个本身不大的事件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攻击当今的弘光皇帝,不管是大悲案说朱由崧不配为帝、假太子案说朱由崧得位不正,还是童妃案说朱由崧不修德行。总的来说就是一个目的,制造舆论,垮掉弘光皇帝的声望,为另立新帝做准备。
复社中人原本就想选择潞王,却因为马士英的横空一手,把持朝政大权在握的希望化成了泡影。即便现在弘光皇帝为了制约马士英不断给复社中人甜头,可复社一干人等还是憋着劲要将弘光皇帝拉下马。
对于这些事情,弘光皇帝自然是心中有数的,可因为马士英权力太大,他却不得不扶持复社中人来对抗马士英,他自我感觉还很良好,认为他的皇位很稳固,不是谁能拉他下去的。
而复社这些人因为在拥立事件上的失败,也明白了军队的作用。史可法自请督师江北,就是打的江北四镇手上军队的主意,可马士英又岂是瞎子?江北四镇总兵本就是他的麾下,在马士英的手段下是那么好动摇的?史可法现在还没有什么进展。
复社的人自然不会在一棵树上吊死,已经和驻扎在两湖一带的平贼将军左良玉勾搭成奸了。他们联系比较机密,朱慈煃在南京方面的力量也没有探的具体的消息,只知道个大概。
再说左良玉此人,心胸狭窄,素有野心,治下士兵军纪涣散,似匪多过似军。说到这里,赵彦杰还说了一段往事,和朱慈煃还有关系。当年张献忠出四川攻打湖广,左良玉记恨督军杨嗣昌说他傲慢不休军纪涣散,想剥夺他的权力,由此而生恨,川陕一战中,杨嗣昌发了九道命令给左良玉,可左良玉就是按兵不动,至使杨嗣昌兵败,张献忠大军轻易出川,攻打湖广。
也正因为左良玉为私心不顾国事,张献忠大军轻易出川,横扫两湖,这其中就包括朱慈煃当初的封地长沙。也正是因为左良玉的私心,也导致了当初朱慈煃如丧家之犬一般急急逃出长沙。
了解了这个缘由之后,朱慈煃对于左良玉也就很上心了。这王八蛋为了私仇居然放弃国事,现在和复社一干人等蛇鼠一窝,怕是会出问题,需要注意啊。至于自己和左良玉的过节,那也算过节?朱慈煃是根本不放在心上的。若是以前,也许朱慈煃还会记恨左良玉,可现在朱慈煃以天下为目标了,心境上自然不一样了。
还是着眼眼前的问题吧,自己事情太多了,方方面面都要注意。可不管什么事情都没有经营台湾根据地来的重要,刘国轩,你可不要让我失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