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不留后路 (第2/3页)
。驱除女真、恢复故土、使百姓不在受兵祸之苦,能安居乐业。这责任沉重的如山啊。时时刻刻悬在这监国位置之上,若不能完成这些,只做个有名无实的监国,那还不如不做。希望诸位同心戮力,澄清宇内,还我大明一个朗朗乾坤。”
“殿下高义,我等敢不效犬马之劳。”
“很好,便将本藩这些话昭告天下,让天下所有人都知道,监国不仅仅有风光,还有责任。若以一己私心置天下大事于不顾,便是民族的罪人,大明的罪人。各位恪尽职守,不日北伐,与本藩一起,开创大业。”
哄的一下,这下人群可是炸锅了。北伐,这是多少人期盼了很久的事情,自崇祯皇帝死后,又有弘光朝与潞王监国,可这两任政权别说出兵北伐,就是连旨意都没有下达过。可吉王就任监国这才多长时间,已经要明告天下,不日北伐,克服故土。
一些从北京逃下来的老臣已经是老泪纵横了。本来只是看着林欲揖、马士英等一干老臣效忠才表示支持吉王的,可现在实实在在的看到了希望,怎能不叫他们激动。吉王,人杰也,怪不得当年北京风传,崇祯皇帝对吉王宠爱有加,宠爱的让人嫉妒,看来还是先帝的眼光好啊。
昭告天下,这一旦发出,他朱慈煃与满清之间再无转圜的余地,只有死拼到底了。其实不少人也在怀疑,这吉王监国,是不是会和潞王一样,满清大军一到,立马投降。毕竟吉王太年青了,可当他们看到吉王宣言,不日北伐恢复故土的诏书之后,这样的疑虑已经完全没有了。
若说吉王在扬州狠狠的扇了多铎一个耳光,现在这诏书,那就是实实在在的扇了满清朝廷的一记响亮的耳光。满清人以为,潞王投降之后,天下初定,明廷已经没有了与他们对抗的实力,正琢磨着是不是该班师了,毕竟十几万大军放在江南,有些浪费啊。因为‘剃发易服令’的关系,到处都有起义,弄的满清疲于奔命,到处调拨兵力,而这个时候吉王却昭告天下,要和满清血战到底。还信誓旦旦的说要北伐,要克复故土,这可不是给了以为天下已经平定的满清朝廷一记响亮的耳光。
在发布出诏书之后,朱慈煃麾下的文武们的意见也不是很统一。一部分人认为,这样最好,满清占据江南时间不长,又因为‘剃发易服令’烽烟处处,趁此机会举行北伐是很合适的。另一部分人为人,现在实力不足,应该集合各地义军,汇集福建,而后誓师北伐,打败了满清多铎的军队之后与满清议和,逐步发展。
对于这两种声音,朱慈煃不置可否,任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