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章 明朝的军功爵 (第2/3页)
子嗣为理由,想请朱慈煃封桂王朱由榔为皇太弟,这不是自己找死吗?论年级,朱慈煃十六岁、朱由榔二十四岁,都是年青的不行的娃娃。这个时候先来个请封皇太弟不是找死吗?简直就是咒朱慈煃早死或者绝子绝孙呢吗。也不知道这魏松玉受了什么好处,现在可好,命丢了吧。
胳膊拧不过大腿,朱慈煃可不是弘光皇帝那样的傀儡,人家是真正的武力掌控者,麾下十万大军不是摆着看的。满清人凶悍不凶悍?不是一样在浦江吃了大亏。还是老实点吧,反正则从龙之功是跑不了的,别贪心不足,枉自丢了性命,那才不值得呢。
这次的小地震并没有因为任何震动,朱慈煃现在一心北伐,收复故国的姿态在那里。一句‘不负南京祖业,绝不登基’,让多少人哑口无言。更别说朱慈煃手下自然有一帮文人可劲的鼓吹呢,并且会由各个途径传遍全国。且不说是不是真的,就这份气魄,又有那个藩王比的上?
“奈天,讲武堂与太学的扩建进行的怎么样?”
萧无嬉皮笑脸的说到:“那能有什么问题,殿下放心,有我出马,不会有差错的。”
“别嬉皮笑脸的,这个事情太重要了,交给别人我实在不放心。”
“是,是,殿下啊,别老绷着脸,和个五十岁老头似的。讲武堂里培养的都是未来的军官,是掌握武力的人,自然要精挑细选。太学里的人,是以后文官的走向,都是马虎不得,下官心中有数,定不让殿下失望。”
“好了,找你来是另一件事情。太祖时期的军功爵制度你可知晓?”
“知道啊,不是已经废除几百年了嘛。怎么殿下想在开军功爵制度?”
“不错,你有什么意见?”
萧无犹豫了一下才说:“这其实是好事,可以激励将士勇猛作战,只是目前并不适宜实施。”
“是因为人员问题?”
“正是。其实军功爵制度秦朝便有,可为什么这个制度使得秦军如狼似虎,而到了大明却毫无用处,最终废除。原因只有一点,监察力度问题。秦时候授爵,审核严密,一旦查出错误,从被授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