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四十四章 与民同乐的方式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一百四十四章 与民同乐的方式 (第3/3页)

被洗脑得彻底,视其他两国为洪水猛兽。也许,这也是千年下来,这块大陆依旧没有能够统一的一个很是重要的原因。

    不过,大厅里,戎朝的人,就不这样认为了,什么叫是友邦的功劳,这是骂人呢。还一国皇帝呢,这么就这么小心眼。当然了,现在他们可是站在这个小心眼的皇帝的地盘上,横不起来啊。若是现在在我们戎朝的国土上,试试看!都是一样的货色,谁也不比谁好到哪去,也不比谁差到哪去。谁叫是你们先提出比试的,而且还是在东朝的皇宫,活该找虐不是。

    孝惠帝看了一下自己旁边的太子水煜泽,这个孩子,是自己和皇后唯一的孩子,也是将要继承自己遗志的皇子。大东朝有着这些个有为的年轻一代,皇儿定能够打理好这偌大的江山。“这第三局,就以对联形式好了。不限于中秋月圆,只要乙方不能对出另一方所出的,那么就视为棋差一招。”孝惠帝不愧是演技派的,这棋差一招不就是失败了吗,还说的这么好听。

    对联,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是一种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就算是不识字的普通百姓,有时也会作出名对,能够难处天下的名士。最为有名的则是清朝乾隆年间的纪晓岚的一个小妾,在擦窗户时,偶然有了灵感,于是就有了“夏布糊窗,格格孔明诸格亮”这样的上联,纪晓岚没有对出,也是他人生之中唯一一个没有对出的对联。

    也许当时纪晓岚的小妾沈氏出联时没有深考难度的深度,但恰巧在字眼上造成了绝世佳句。后来,有很多人就这上联给出了下联,可是一直以来,都没有很好的,于是这上联就被一直空着。直到两百年后,出了京剧大师梅兰芳,才有人给出了下联,“幽香满院,郁郁畹华梅兰芳”。至此,这幅对联才算是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诗词啊,水墨画啊,对于武将来说,那就是文人的玩意,和着不符合他们的身份。要知道一直以来,文臣武将从来就是尿不到一个壶里。对联则不一样,随便都可以来上这么一两句,而且也不用担心叫文人看不起。而且,很多很难对上的对联,原先的出联人,就只是普通的老百姓。

    上为学者文人,下为妇人孺子所喜闻乐道,既可走进象牙之塔,又能步入陇亩民间,既是阳春白雪,又是下里巴人。它是一种既简单又复杂、既纯粹又丰富的艺术!对语言的色彩、风格,对题材、内容都没有什么要求,它一般很短小,又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它易学、易懂、易记,也不难写。只要对得好,无论语言之俗雅,题材之大小,思想之深浅,皆成对联。

    所以孝惠帝的话一出,大厅里顿时热闹开了。要知道,刚才虽然也热闹,但是那是看别人的热闹,现在则不一样,都可以参与进去。其实这第三局,无形中,东朝这一边是占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只是,现在谁还会管这一个,都是一副激动不已的样子,说不定,那些站在场中的文人学子对不上来,自己就对上来了。不说一步登天,可也是为自己的脸面争光了不是,多好的机会,不能放弃!

    宝珠觉得,这也算是一种与民同乐的方式,平时,这样的宴会,发光发热的,总就是那少数的几个。不知道这个主意是谁想出来的,宝珠在心里给了一个好评。不过,既然这是比试,总不可能无限期拖延的,所以,这每一上联出来,对出下联都是有时间限制的,一炷香为限。不过,宝珠不认为会拖到最后才对出,那不是就等于告诉其他人,你这不行吗?所以,基本上就是你说出上联,我就有了下联,这才是最正常的。(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订阅,打赏,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一百四十四章 与民同乐的方式">

    第一百四十四章 与民同乐的方式#小/说*网会员手打,更多章节请到网址:猫扑中文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