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好名声,很重要! (第2/3页)
画擅音律,在乡间薄有文名,使其入同文馆任馆座一职,从七品。请陛下圣裁。”吏部尚书秦纶奏罢,上一份折子,每个士子一份,淳庆帝用印后这就是任命书,并不会另有圣旨赐下。
“今科甲榜冯又林,运州人,年三十一,未中榜前曾为运州河道衙门吏员,闻有治水之能,使其入工部任抚州河道防御巡检使一职,正七品。请陛下圣裁。”
接下来一份就是陈玉琢,其实为着陈玉琢,吏部几位大佬凑一块大感头疼。从陈州发来的文上来看,这位在学馆不好好读书,先生的评语也不是太好,都是关于这位如何不务正业,如何不用功。不过众人也一致赞扬陈玉琢聪颖天成,品行上佳,学问一流,但**子着实有些**燥。
按说这样的人,外放个从六品州官也不是不可以,留在京里三省六部也都能任个不错的官职,偏偏这么个**燥**子。
“今科甲榜陈玉琢,陈州人,年十九,擅……木工,通农桑,使其入工部承设司任员外郎一职,八品。请陛下圣裁”秦纶说着都有些不好意思,这么好的学问,政见还颇得陛下喜欢,怎么偏偏一无所长,居然擅长木工活。
工部员外郎意味着陈玉琢可以留在京城任职,但这是个要常出差的职务,虽然品阶不高,但京官可比外放的官员占老大便宜,九品也大把人愿意留在京城。所以,吏部在陈玉琢的安排上是用了心思的,不因为萧庆之,纯粹因为淳庆帝夸赞过。
“工部。”淳庆帝心里琢磨了**刻,他倒真没想到,这斯斯文文,学问不错的甲榜门生,居然琴棋书画一样不擅长,诗词歌赋没有名声,反倒擅木工通农桑,怪不得秦纶说起来都有点迟疑。
退朝后,淳庆帝留下了几名官员,其中之一就是萧庆之,反倒是萧梁退朝后就回出宫上衙署去了。萧梁现在挂职在中书省,日常事务不用他去处理,但还是要应景去衙署里点卯。
御书房里,淳庆帝先把吏部的人叫来说了一番话,然后又和工部说了说汛期防汛,最后才轮到萧庆之。此时御书房里只剩下了萧庆之一人,淳庆帝问他:“知道今天朕要跟你说什么吗?”
萧庆之施礼,长长叹了一口气后才说:“陛下,臣知道。”
“子云,朕知道你的能耐,上马能靖边安防,下马能守江山社稷。有一点,朕却比你自己还清楚,边关的战场只能让你纵马驰骋,朝堂的战场却能让人尽展所长,而且飞机票比边关更需要你。”淳庆帝说完,话头子一转,立刻打出亲情牌来:“子云于朕乃如子侄,朕如何舍得让你远放边疆,皇子们视子云如手足,你又如何能舍得下他们远走。”
……
在宽大的袖子里微微动了动手指,萧庆之可以看到,不远的将来,亲手足都可以无情抛弃,何况他不过如手足。但他面上带笑,神**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