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一章 是谁把水撑浑了 (第2/3页)
练几年,再言临朝参政之事。”
老狐狸,淳庆帝知道,殿里的臣子们是不愿意得罪他,也不愿意得罪这帝位未来的继承者。不过尚书令到底是尚书令,说话也算持重,淳庆帝想想便道:“就依爱卿所奏,众卿以为,派太子去哪处当差为上?”
“回陛下,江南如何。”毕竟当初淳庆帝就是在江南当差起的家,所以群臣们想着这样不出错。毕竟是太子,真要支到边远山乡去,只怕也招记恨,淳庆帝也未必舍得。
“江南有姚清甫在,你们是送太子去享清福吗?”淳庆帝问道。
得,敢情江南不行,那陛下您把晋城侯送去就享着了清福吗?还不是得罪人的事不愿意让自个儿子沾手,要留个仁君的名头。关于这个,臣子们倒没算到,淳庆帝是怕,将来太子唯一能让人惦记的就是仁君二字,所以不愿让太子的名声有任何污点。
“陛下,臣以为江西道甚好,离京甚远,也是个磨砺人的地方。山高水深,民风彪悍,又是稻米主要种植地,殿下若去江西道磨砺几年,想必能换个模样回来。”这是清楚淳庆帝心里想法的臣子,其实,顾弘承缺少帝王气魄,还真是大家都心照不宣的事实。
如今既然淳庆帝这么去想了,那大家就心照不宣地出主意,谁不盼着有位英明君主扛头顶上当红旗使。要知道,君主昏庸,那可是臣子的罪过,相对的,君主英明,君主本身能耐,当臣子的照样脸上有光。
这主意一提出来,算是君臣之间一拍即合,顾弘承去江西道的事儿就这么定下来了。江西道全称江南西道,辖下共有十二州,太子去江南西道处于中等水准的袁州。
消息一传出来,萧庆之愣是没琢磨明白:“陛下这是闹什么呢?殿下想着出去历练的时候不让,现在已经没有这雄心壮志了,偏偏又把殿下送到袁州去。”
江南夏中,处处无遮挡的阳光四处照得雪白,此时正是燕子塘赏荷花的好时节。吴州每到这时候都有诗会,三人成集,十人成会,连萧庆之都不时要接到几张帖子,是吴州府当地的士子们相请,不过萧庆之应得少,主要是他确实忙。
顶着大太阳往吴州府衙里赶,萧庆之觉得自己最近做的事已经差不多了,再多做一点陛下就会发觉,所以他很老实地收了手,安安稳稳地处理起政务了:“杨经历,怎么也不骑马?”
“回大人,天儿不好,马也着了暑气,这不只好自个儿动动腿了。”杨绶说罢走近了萧庆之,与萧庆之错开前后脚一道往府衙走去:“大人,官办酒坊今年包了吴州几家果园的果子,市面上果子倒做起价来了,连带着米粮油盐都涨了些。大人您看,这几天是不是发个告示平抑物价,再这样下去得出乱子。”
官办酒坊包果园的果子那跟玉璧有关系,官办酒坊要经营果酒,当然以江南为上上选。没想到,因为这个倒做起市面上货物的价格来,萧庆之还能怎么着,相辙给自家小玉璧平事儿呗:“哪家涨得最大把哪家请到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