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八十章 说书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八十章 说书 (第2/3页)

说着,故事已经过了背书的阶段,也过了说书的阶段,直奔百家讲坛了。

    今时不同往日,这里也不是前世自家的家,庆幸自己所说的,都是书上白纸黑字写的,多尔衮的时代焚书坑儒,使得一大批的文化人连同他们的思想一起消失了,正是这种思想的禁锢使得读书人失去了根骨。

    他们的前额剃光了,他们的脊背压弯了,他们因为处境艰难,而向大环境屈服了,正是因为清朝禁言禁教禁海,读书人丢弃了人文精神中最尖端的一种精神,这种精神的名字叫做“革新”

    眼下正是“三禁”的第一禁“禁言”的鼎盛时期,江南文人已经大规模萎缩变质了,康熙二年了,江南三案随着金圣叹的流放,郑成功的病亡而落下帷幕。

    现在的清朝像手术做过头的病人各种虚弱。不过眼下还没有爆发后遗症,一切还看上去很平和,可这平和又能平和多久?赫舍里自己知道,没多久了。

    因此,她才会有意无意地用史实来评估玄烨的成熟度,心态,和价值观。然而,她很失望,这个孩子没有帝王心,甚至连普通上位者的心思和眼光都没有。她先背《麟之趾》是为了拍他马屁,他没听出来。反而嫉妒她书念得比他好。他只知道《孟子》是《论语》的精装版。却不知道孟轲的眼界比孔子宽不是一个级别。

    古人都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论语》通篇只说了两个字“修身”最多读者能从修身上领悟到齐家之法。但《孟子》的520就是“治国”虽然两人的主导思想都是“君子之道”,但因为520不同,决定了不同的价值。

    赫舍里知道,现在对玄烨有用的,顶多只是《论语》级别的读物,他不喜欢《孟子》也是正常正常。可他是皇帝,皇帝怎么可以做君子?她很想说乱世谈兵事,盛世谈科举,江南书生被朝廷废了,科举谈了也是白谈,可若谈兵事,兵者诡道。和君子不沾边。

    可这些道理,现在对玄烨说,他也不懂,就算他懂,她也不敢说。南书房的先生们如高士奇之流,日后都是一朝阁老,会不懂这道理?他们为什么没有讲给玄烨听呢?

    太皇太后说玄烨是“龙性初成”,在赫舍里看来,玄烨的龙性只是刚萌芽,离初成还早着呢!她别人的好话听不懂,别人的坏话他能听成好话。苏克沙哈,你对现在的玄烨耍心机,一定是最显效果的,只是越显效果,玄烨越听你的,你死得就越快。你放心,你的这位小主子会为你掬一把同情泪的。

    赫舍里自动停止演说:“皇上,殷商由破到立,由盛转衰的过程大致就是这样,奴才学识尚浅,只能照本宣科,不知主子听着觉得如何?”“嗯,很好啊,太甲和伊尹的故事师傅不肯讲,还是我自己翻《史记》的时候读到的,没想到你也知道,哎,眼下朕要是有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