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辩证 (第1/3页)
太皇太后很快就意识到自己失策了,乾清宫里所有的生活细节,全部都有赫舍里的影子,她再这里陪伴玄烨生活了大半年,可以说乾清宫现有的宫女太监都是赫舍里一手带出来的,玄烨回到乾清宫就等于回到了坤宁宫,只不过少了赫舍里这个人罢了。
当天晚上玄烨在书房里看着父亲的画像发呆,画像上的父亲是一个俊秀的青年。他目光平和,神态淡然。完全不是记忆里拼凑出的样子。皇玛嬷说,父亲和自己一样,也曾是个耐不住半点委屈的孩子,也曾在多尔衮手下吃过无数的亏,更曾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大发脾气,最后英年早逝,留下这风雨飘摇的江山。
可是,当时在莲花寺,吴总管给他描述的父亲是一个英明睿智充满创新精神的皇帝,他整顿吏治招贤纳士,更难得的是,他对身边的宫人也是和颜悦色,哪怕是气急了一时控制不住情绪,也只会把宫人们都赶出去,自己一个人砸东西。父亲究竟是什么样的?玄烨有些迷糊,怎么他们口中的父亲,都不一样呢?
看着父亲的遗像,玄烨心里千回百转。他无法把画像上的父亲和自己印象中的父亲以及别人口中的父亲画上等号。祖母说,不要学父亲,遇到什么事都要忍耐,因为只有稳定了自己才能找出敌人的破绽。吴总管却说,他要像他父亲一样勤政爱民,做比父亲更优秀的皇帝。
他究竟听谁的?玄烨在画像前发了半天的呆,直到宫人进来:“皇上,御膳房来问膳了,您看是不是……”玄烨一愣,已经到晚饭时间了?再一看外面的天色,脑中闪现了一个念头:”摆膳坤宁宫。朕去看看皇后。”太监点头出去。
因为皇帝和皇后都在斋戒祈福期间,两人的饭食都是素的,放到哪儿吃都是一样,所以奴才们当然是不会有半分犹豫地出去做事了。可消息传到赫舍里的耳朵里却却是另一番滋味。你这才第一天离开慈宁宫,当晚就来找我吃晚饭了。被太皇太后知道,她会是什么心情?会不会更加把自己当成眼中钉肉中刺?
赫舍里没有把握,却也不想在辛苦演戏了,她能猜到小皇帝来找她一定会抱怨慈仁宫独居有多辛苦,自己是劝他安抚他还是赶他走呢?太皇太后想看到什么结果?赫舍里觉得不能想太多了,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吧。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该护着的时候就要护着,你忍耐着不出手那是你的事情。你不能把这种心态强加给一个孩子。
受委屈的时候,他根本就不想听什么大道理,他想要的,就是一个支持的眼神,一句信任的话。让他明白。他不孤独,太皇太后就是想得太深了,太希望他一夜长大,才会用最残忍的方式剥除他内心的信任和真诚。似乎对于上位者来说,这些质朴的情感都是毒药,都是必须摒弃的杂质。要消灭敌人只能比比敌人更残忍。更无情,更狠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