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二十七章 满汉关系促进会 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百二十七章 满汉关系促进会 下 (第2/3页)

 在缺少咖喱,番茄沙司。洋葱等辛香料的情况下,中国菜最原始的味道让赫舍里觉得以前吃了那么久的宫廷菜,果然还都只是家常菜,没有到宴会级别。

    中国人的传统,好东西只会特殊的时候拿出来给别人享用。自己日常吃用都是稀松平常。就连御膳房的厨子都是一样。要不是她开了菜单特别要求,他们才不会拿出看家本事。

    客人们很满意。赫舍里自然很高兴,她自己也过了一把瘾。饭后,还有下午茶,下午茶之后,是互赠礼物。

    三位汉妃进贡给皇后的,当然是西南的特产,而赫舍里赏给她们的,除了身上穿的这套行头之外,还有一人一支满族式的花簪。

    一天的应酬下来,她非但没觉得累,还很舒适。这么长时间,在满蒙之间周旋,听着她们说蒙古草原说满族传统。心里即便不屑也不能表露出来。

    今天不一样,表面上是为了安抚三藩,可是实际上,她并不是曲意讨好适应,而是重温旧梦,汉民族在清军入关之后,遭到了几乎变态的打击。

    仅仅是剃发易服一项,就使得汉服在后世被旗袍取代,以至于现代大多数人都认为旗袍才是代表中国的传统服饰。而辫子头的出现,更是把汉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的传统思想彻底颠覆了。

    理发行业空前兴盛,就是从清军入关开始的。虽然赫舍里对男人女人全都留长头发,搞得和雌雄同体一样很不感冒。但清朝人这样留一根鞭子更让人觉得别扭。要剪就索性剪成齐耳短发,干净利落。

    至于衣服,汉服虽然繁琐不便于穿戴,但貌似长袍马褂也是一样,所以有钱人家的小姐都有丫鬟伺候,实在是身上的衣服,她一个热穿不了啊!

    可惜,自己现在是少数民族妇女,不能对这项坑人的国策发表修改意见。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眼前这件大事一了,赫舍里放下一桩心事。只等中秋节的时候,玄烨和太皇太后回京,让太皇太后出面再请她们吃饭。

    也不知道太皇太后是不是真的能够洞察世事,早早地就预判到清朝的历史即将进入新的一页,所以突然之间把三藩王找来,打预防针。

    八月初,康熙奉太皇太后,皇太后回京。赫舍里带着懿妃谨妃到西华门接驾。左看右看不见玄烨身边有蒙古小妹妹出现,小松一口气。看起来某人还算识相,没像上回一样,太皇太后一开口,就服了。

    安顿好太皇太后和皇太后,赫舍里首先向太皇太后汇报了宫里这一个多月的动向。以及招待三位汉人王妃的过程。

    圣驾回来后没几天,八月初十,昭嫔马佳氏再传喜讯,她竟三度怀孕。赫舍里因此找玄烨商量,景阳宫的张佳氏七月里病卒,她的意思是,把原来住在长春宫的易常在,董答应迁入景阳宫。长春宫只留下马佳氏和一位答应乌拉那拉氏。

    玄烨想都没想就同意了,至此内廷的格局初定,具体安排如下:

    东六宫:

    钟粹宫:惠嫔,和常在

    景仁宫:懿妃

    景阳宫:易常在,董答应

    承乾,永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