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九十四章 皇上摆谱 上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百九十四章 皇上摆谱 上 (第1/3页)

    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长时间与军机处和南书房这些私人幕僚的接触沟通。让玄烨越来越自信的同时,与基层官员的接触变得淡薄了。

    赫舍里记得,历史上康熙皇帝载入史册的一个优点,就是他在执政早期十分关心最底层老百姓的生活,亲自下江南,亲自种地,体会普通民众的生活。

    于是,才有了滋生人丁永不加赋,以及开创先河的知府一档及其以上官员,每三年一次平级调动的制度,三年清知府,万两雪花银表面上很极端,实际上,它却体现了这一制度的优势。

    上位者初来乍到,没有很多的时间去经营关系网,自然就减小了官官相护,凝聚成特大黑恶势力的机会。

    所以,那些知府藩台巡抚总督就只能选择一到任二话不说,先捞银子,三年时间,来得及做什么?即便努力干了事实,真出绩效,恐怕也是留给继任者出风头了。

    玄烨的视线能看到知府以上,已经比以前的皇帝要深远很多,但知府以下的官员才是真正的父母官,才是真正影响到百姓幸福指数的人。

    可惜,朝廷对他们鞭长莫及,导致现实中知府以下的官员,都是吏部自行选派的,只要通融到了,基本就是要谁就是谁。至于这通融是多少么,一年一个价。

    于是,花钱得到的东西,自然要从它身上加倍赚回来才是王道,亏本的买卖谁干呢。在这样的情况下,老百姓的日子不苦才没天理。

    虽然这些问题都是很后面才慢慢凸显出来,到了康熙末年才整个爆发出来。可是,就在玄烨对那个被杀的七品县令的态度上。赫舍里看到的病根。

    那个县令,如果是在家中被暗杀,或者穿着便服在街上被劫杀。就像玄烨说的,吴三桂杀的人不知凡几,他忍一忍就过去了。

    这样冷漠的态度,让赫舍里皱眉不已,这不是一个好现象,得想办法给他扭过来,要不然,历史就会重演。

    所以,赫舍里才会这么露骨地表示玄烨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