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七章 事与愿违 (第3/3页)
跟他讲什么民众幸福指数,她还没有白痴到这个程度。
这种事,必须太皇太后自己去跟他挑明,老太太怕水涌起来让玄烨翻了船。想提醒又知道熏儿现在逆反心理特别强盛,现在说反对意见,他是肯定不会听的,所以才迂回了额这么大的一个圈子,请她喝了那么多的汤水。
想了半天,赫舍里都觉得老太太是想把她这个皇后送给皇帝去闹别扭,最好能看到夫妻两因为意见不合吵架,最好能把今天的不和同以前那些不和拧巴在一起说,这样自己大约就会像钱拆静妃一样悲剧了。
男人在自信心和仇恨都爆棚的时候,别人的话,对他们来说,犹如浮云一般。他会固执地一直顾我脑子不清醒的时候,反对的话只能更激发玄烨心中的仇恨和怒火,那就得不偿失了。
因此,赫舍里决定保持沉默,一定要让他尝到自己完全失败的时候是滋味。她甚至可以预见,自己的无动于衷会在将来造成一个很严重的后果。即使是这样,她觉得自己也不能心软。
这个结果,赫舍里很快就看到了。就在寒食节前后,在岳乐刚刚带着亲兵在江南腹地,还没站稳脚跟的时候,可怕的事情发生了,绿营兵哗变了。
之前说过,绿营兵由于编制的问题,一直都被当做是炮灰兵。他们的战斗力一直都不被当回事,他们没有像样的装备,伙食待遇也完全跟不上。
虽说这种情况在年遐龄下江南之后有了一点改善,但是这微弱的改善在岳乐的亲兵面前,显得那么的苍白无力。
一样是当兵的,满人当兵有肉吃,有津贴拿,一个个人五人六走出来眼高于顶的。可是绿营兵呢?还不容易发一趟新制服还是因为来了新长官,新官上任三把火给烧的。
至于伙食待遇,能填饱肚子之外再来碗飘着油花的热汤,已经是能像到的最美好的事情了。就是这些方方面面的差距,加上满汉两民族间本来就固有的仇恨和矛盾,使得政府军内部不和谐的声音不断。
这种不和谐被有心人利用催化,立刻显现出了强大的破坏力。绿营兵罢工的心思在一点点的冒头。所幸年遐龄是军中老卒出身,对空气中散发的这种诡异的气氛比较警觉,事先防了这么一手。
不过,哗变还是发生了,而且还发生得非常有煽动性。吴三桂他们的口号喊得愈加响亮起来。许多绿营兵脱下自己身上的政府军的服装,转身就站到了叛军的阵营里了。
吴三桂得到这个消息眼前一亮。这么好的机会,过时不候的。于是,玄烨这边刚刚接到江南曹奎的信,着急地表示眼下争夺越来越激烈了,而且局势明显是朝着对政府军非常的不利。但玄烨还是有信心,相信他最初的判断,政府军一定能反败为胜。
但是,他没有等来梦寐以求反客为主的消息,而是的等来了更不好的消息,落井下石的人来了,俄国起兵了。察哈尔边境地区乱成了一锅粥,各种想要投靠俄国人的,想投靠外蒙古势力的。各种各样的都有,就是没有向政府军靠拢的。
玄烨在这一连窜的打击下,终于头脑稍微清醒一点了,他做出了一系列的影鬼部署,唯一的一个毛病,还是绿营兵上。岳乐很不屑绿营兵的战斗力。也不和其他人沟通,仗着自己的亲兵是百战之师。强行要求用绿营兵的将士们当辅兵。伺候满人爷们儿们打仗。
这让绿营的将士们愤怒不已。可以说,安亲王的出现,让本来模糊不清的事实,一下子全都吹开了面纱。不管玄烨能不能接受到。事情总是一件接一件,一件比一件糟糕。考验这玄烨的承受能力。
满汉矛盾进一步激化,是玄烨之前完全没有考虑到的问题,在他眼里,他是在做好事,为劳苦大众翻身当主人铺路。但是现在展现的结果,却是朝着失控的方向不断地延伸出去了。